包容失败
对于早期创业者,熊晓鸽将风投角色定义为教练和朋友。
教练的角色很容易理解,风投看过很多成功或失败的团队,能够给创业者带来更多经验,并把失败的教训都变成正能量,让创业者避免犯同样的错误。朋友的角色,则更加类似于心理医生和啦啦队。
“其实创业者也是很孤独的,因为对他来讲必须认为未来会成功,但其实有时也会心虚,但不能和团队的人说,这个时候需要有人给他鼓鼓劲。”熊晓鸽认为,投资人此时角色就变成心理咨询师,主要是疏导负面的情绪。
没有一个投资人愿意投资的项目失败,可是二八定律在风投行业,就意味着只有20%项目能成功。IDG比较幸运的是,失败的公司没有80%,成功率比较高一点,但错误的选择赔掉任何一笔钱依然让熊晓鸽十分心疼。
“在投资界,没有一个人或者一个东西是绝对真理,也就是在不同时候赌对了,做投资还是要考运气。”乐观的熊晓鸽认为,投资错误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事情,只有每天高高兴兴去做事,才是正确选择。
熊晓鸽认为中国和美国最大不同,就是对创业失败的包容性。
在硅谷如果项目失败,创业者能够清楚知道哪一点错了,从投资人来讲,大家都会理解他,如果再有新项目,投资人还会支持他。在中国有很多不同,失败的时候投资人更多是抱怨,会指责为什么走错了。
中国自古以来“胜者王和败者寇”,社会不太容易接受这种包容。熊晓鸽在美国看到很多团队,前两次创业都不成功,但第三次就成功了。但在中国如果第一次不成功,第二次就很难找到钱,第三次要找钱几乎是难上加难。
“只要创业者努力去做了,没有对不起投资人也没有对不起团队,还是应该理解。所以对失败的包容,还有从失败中学习,这是我们未来需要加强的方面。”
IDG在早期投资方面的原则和全世界大概都一样:第一是市场规模、未来能不能做大;第二是产品及技术是否有竞争力、是否有进入门槛;第三是团队执行能力和应变能力;第四是估值谈判。
熊晓鸽认为,做的好与不好的基金区别在于,一是对市场规模的判断,二是对团队的判断。熊晓鸽不太谈产品和技术,是因为现在很多上市公司,和当时IDG进入时期的商业模式已经完全不一样。“团队、领导力和应变执行能力,才是最最关键的。”
移动互联网爆发时代正在到来,熊晓鸽常和创业者们说,能够生在这个时代特别幸运,很多基础教育及建设BAT公司已经完成,创业变得没有那么难。另外移动互联网对传统行业改造,也带来了非常多的商业模式及创业机会。
从60后一路投资到90后,熊晓鸽认为这些创业者身上有不少共同点,比如都有梦想及使命感,都非常有毅力。因为接触的信息多,现在年轻创业者比前辈更加聪明,但在抗压性及吃苦耐劳能力方面则相对较差。
另外在领导力及和政府打交道能力方面,年轻创业者还是经验不足。
不过熊晓鸽依然看好年轻人,至少在移动互联网上,他认为还能再出像BAT这样的公司。“我当年在中国投资的时候,最牛的公司是摩托罗拉和IBM。风水轮流转,尤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换代时间会更长。当然BAT也很努力,对年轻人来讲机会更多。”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