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晚间消息,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宣布,将中国偿还长期本币债务的评级从“AA-”降至“A+”,评级前景为稳定。与此同时,惠誉重申,中国偿还短期外币债务的评级为“F1”,中国的主权信用上限评级为“A+”。外汇业界人士认为该举动显示评级机构对中国过快的信贷增长和债务包袱更加关注,下调评级可能导致人民币汇率回调,也对股市产生负面影响。
信贷增速受关注
惠誉认为,中国金融稳定所面临的风险已开始增长。2009年以来信贷的增速明显超过GDP的增速。在2009年底至2012年6月底之前,中国的实际信贷扩张是世界第二快的,仅次于卡塔尔。截至2012年底,中国针对私营领域的银行信贷存量相当于GDP的135.7%,是惠誉所评级的新兴国家中第三高的。
惠誉认为,中国经济中的总信贷(包括各种形式影子银行在内)可能在2012年底达到GDP的198%,明显超过2008年底的125%。在截至2013年2月的12个月中,仅有55%的社会新融资采用了银行贷款的形式,低于2009年的76%。从金融稳定性的角度来说,银行贷款之外的其他形式信贷滋生是风险增长的源泉。
惠誉的分析表明,中国政府负债在2012年再度增长。惠誉称中国的公共债务状况称不上虚弱,但相对惠誉所评级的其他国家也够不上稳固。
惠誉还称,中国的基本财政收入相当于GDP的23%,低于2012年A评级国家的中位值33%。而且与其他拥有A评级的国家相比,中国在通胀管理方面的记录要差一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