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掏腰包弥补负收益
不能亏损、保证货币本金是货币基金生存的一条铁律。
6月22日,天治基金发布公告称,旗下天治天得利货币(350004)市场基金在6月20日的偏离度已经达到-0 .5243%。该基金要把浮动亏损调整为实际亏损。这意味着,投资人将承担损失。
天治基金的这一做法遭遇不少同行诟病“极不负责任”。该基金一季度末规模仅5.53亿元,其中机构持有占比21.73%,出现约0.5%的负偏离意味着亏损约276万元。
“正是由于天治基金的做法,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保险机构的赎回,大部分保险机构的货币基金多已赎回。理论上说,货币基金作为投资品可能出现亏损,但是其生存之本是现金管理工具,不能亏钱是信用,仅仅200多万元的亏损,天治推给了投资者,破坏了行业信用。”一位货币基金经理不无愤怒地称。
此次危机中,除了5月份新成立的基金,绝大多数货币基金都已经出现负偏离,大部分基金公司以自有风险准备金弥补超过0.5%部分的负偏离亏损。记者从至少4家基金公司印证了这一说法。6月20日当周,一些银行系基金公司最先自掏腰包。
其实,负偏离即出现浮亏,是所谓的货币基金“爆仓”的一种。另一种爆仓是指货币基金遭遇巨额赎回而无钱支付,暂停赎回,此种情况基金公司亦需要发布公告,目前还没有出现。但这两种情况殊途同归,都凸显流动性管理的问题。因为出现赎回,才导致赔钱卖债等原因引起的负偏离。
提及负偏离就涉及货币基金特有的定价方法,偏离度是衡量货币市场基金风险的重要手段。货币基金一般采用“摊余成本法”,即估值对象以买入成本列示,每日计提损益,而不采用市场利率和上市交易的债券和票据的市价计算基金资产净值。投资者平时看到的万份收益和七日年化收益都是如此计算得来。
但当采用“摊余成本法”计算的基金资产净值与按市场利率和交易市价计算的基金资产净值发生重大偏离,从而对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产生稀释和不公平的结果,因此基金管理人会根据市场利率和债券票据等的交易价格计算基金资产净值即“影子定价法”。如果正偏离较大,一般来说对投资者有利,货币基金可以通过兑现浮盈的方式帮助投资者提高收益。如果负偏离较大,则不利于投资者。
如果资金利率大幅上扬,货币基金持有资产价格下降,就会产生较大的浮亏。如果采用“摊余成本法”,往往会导致较大的负偏离,这正是近日出现的局面。
“大部分货币基金都是负偏离,只要观察动态收益率和静态收益率就可以看到,平时货币基金整体平均动态收益率比静态收益率高,一旦利率反转,大潮褪去,整个行业都在裸泳。”上述固定收益投资负责人称。
他所谓的货币基金动态收益率是指周一到周五工作日的货币基金万份收益,静态为周六和周日的万份收益。如果工作日的万份收益比周末的要高,即基金经理在兑现正偏离的浮盈,但同时债券收益率向下,如果为了排名和业绩,基金经理长时间兑现浮盈,债券收益率比买入时还低,在资金利率整体反转上涨的行情中,货币基金就只能通过存款、回购变现,流动性或将吃紧。
“只有平时的静态收益比动态高,减少机构的套利空间,积累正偏离,危机中才有可能不出现负偏离。现在能做的仍然是控制偏离度,降低久期,如果再兑现浮盈以收益率吸引客户,无异于自杀。”他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