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福建 福州 闽南 台湾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图库 视频
论坛 房产 创业 家居 旅游 健身 出国 交友 婚嫁 亲子

      港交所的下一步棋:与内地实现商品通

      2012年斥资“天价”167亿港元收购伦敦商品交易所(LME),2014年横空推出连接内地和上海股票市场的沪港通机制,今年进一步扩大至深港通,这些事件背后的主角港交所早已开始规划这盘大棋的走法,下一步则是打通内地和国际商品市场的“商品通”,开始发挥麾下LME的作用。

      在5月20日举办的LME亚洲年会上,从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到大连、郑州等商品交易所的掌门人对内地商品市场的国际化的回应较往年更加笃定,他们一直认为“这是国家大政方针的必然,而且时机已到”。

      内地多个监管部门目前联手力推“特种商品期货”,作为商品国际化的第一步,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原油和大连商品交易所的铁矿石首批纳入“特种商品期货”名单,境外投资者只要在境内注册法人即可参与内地这两个品种商品的交易。在这背后,LME将是重要的推动力。

      投资者反应热烈

      “商品通的时间到了,过去几年港交所收购LME、在香港发行小型合约均是为实现商品通所做的铺垫,目的是香港有一个可供与内地商品市场相连接的平台。”李小加说。他更笑言,去年至今,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跌令西方国家投资者心情沉重,但是现在他们发觉或许可以在东方找到希望。

      李小加认为,内地商品市场的国际化处于起步阶段,在全球商品定价方面影响力微乎其微,如果可以与香港的商品期货平台接轨,中国将影响全球商品期货的定价权,而LME将是重要的推动力。但LME的行政总裁庄敬贤透露,目前LME尚未有进入内地设立仓库的时间表,归根结底还要看中央政府的安排和市场情况。由于LME采用实物交割模式,需要先设立仓库才能推动相关的交易,自LME被收购之初,即有赴内地设立仓库的计划,但由于涉及与内地交易所的竞争,一直未能成行。李小加一直以来都强调,与内地交易所更多的是合作。

      沪港通引发内地和香港股票市场的大牛市,商品通是否可以复制沪港通模式?李小加回应称,香港与内地的商品通如果要用沿用沪港通的模式,物理形式会有挑战,商品期货与现货股票不同,无法通过资金跨境平衡的流动打通市场,因为商品期货需要实物交割,但仓库设在境内,境外的投资者无法在境外完成实物交割,又不可以在境外使用现金交割。但他认为在理念上,商品通完全和沪港通是一致的,包括内地和香港市场共同监管、本地市场优先等。

      原油和铁矿石将率先国际化

      郑州商品交易所理事长张凡在LME亚洲年会上表示,中国在诸多大宗商品的制造和消费方面都是排名第一,但是为大宗商品服务的期货市场并没有跟上节奏,期货市场的开放是国家政策之下所必需的,期货市场开放的时机已经到了,未来将境外投资者邀请到境内交易,或者境内产品在境内挂牌交易都是备选选项,国家目前正在越来越多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商品定价,监管也日趋放松,同时商品期货的交易系统也在不断改善,提高交易效率。

      大连商品交易所理事长李正强更透露,目前中国证监会、发改委等机构正在联合推动商品期货国际化,接下来即将推出“特种商品期货”,吸引境外投资者参与相关商品期货的交易。首批纳入“特种商品期货”名单的包括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原油和大连商品交易所的铁矿石,境外投资者只要在境内注册法人即可参与交易。

      尚未与国际期货市场接轨,内地期货市场难以引发外界关注。张凡透露,今年以来,郑州商品交易所的交易量猛增,前4个月的交易量已占2014年的60%,全国的期货市场保证金已达4000亿元,创历史记录。李正强也表示,虽然外界看来内地商品期货市场“安静”,但近两年创新业务在不断扩大,市场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专业投资者进入内地商品期货市场,目前法人客户分别占大连商品交易量和持货量的40%和50%,这提高了内地商品期货市场的整体水平。

      责任编辑:庄婷婷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海都微信
      海都微信
      海湃APP
      海湃APP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14 举报邮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戏频道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温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06 海峡网(海峡都市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08128号-2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编号:20070802
      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拥有海峡都市报(海峡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福建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本站由速网科技提供CDN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