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成时间窗口
早在2月中旬,市场就不断传出央行货币政策已经开始转向的声音。
2月20日当周,央行在公开市场单周净回笼资金高达9100亿元,为历史单周资金净回笼最高值,这一举动曾一度被市场认为是货币政策趋势性调整的信号。
不过3月5日公布的外汇占款数据纠正了这一判断。当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1月份新增外汇占款6836 亿元,创下了历史高点。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全年外汇占款新增量也不到5000亿元。
这一数据说明,央行近期通过正回购回收流动性的行动应该和1月份外汇占款超常规的猛增有着密切关系,而不应该被看成央行改变货币政策的信号。因为外汇占款增长导致央行需要向市场投放比较多的流动性,为了保持流动性的松紧适度,央行就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政策措施来对冲。
另外一个被解读为或将成为央行货币政策收紧的重要信号则是M2。在刚刚公布的2013年各项宏观指标中,M2目标被确定为13%,比2012年下调一个百分点。相对于其他经济指标而言,这个指标被认为是最难实现的。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解释说,2013年中国GDP增长目标定为7.5%,CPI涨幅控制在3.5%左右,M2预期增长目标定为13%左右,这与M2增速略高于GDP增长与物价升幅之和的历史规律是一致的。
同时他还强调:“13%是一个预测数,不是目标。如果把该数据与往年的数据相比,就会发现这是强调货币供应量不能太快增长。”
对此,野村证券分析,上述经济控制目标的提出,意味着中国政府及央行或许不会在年内再度放宽货币政策。而事实上,该机构预计,中国在“两会”结束之后可能会重新进入货币政策紧缩周期。持有类似观点的还有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他也将这种调整看成是货币政策收紧或将开始的信号。
沈建光认为1月信贷的迅速扩张,包括M2同比增长15.9%、社会融资总量同比增长159.9%等,已经超出了决策层的容忍程度。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1月的M2显著超越了调控目标,这与新增外汇占款的额度创历史新高有密切关系。业内人士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未来预计新增外汇占款高企很难持续,M2未来保持平稳应该是大概率事件。
也有质疑者提出,考虑到经济偏弱,通货膨胀状况仍较为稳定,短期内货币政策显著收紧是否会伤及实体经济?
瑞银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下调M2增长目标不一定是货币政策收紧的信号。“由于银行表外融资规模的迅猛扩张,M2已经越来越不能准确地反映真实的货币和信贷条件。2012年底M2增速并没有比2011年底高出多少,但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加快、信贷条件也要宽松得多。”她说。
不过,汪涛也认为近期的信贷规模扩张速度过快,而这种势头应该是无法持续的。“相对于政府计划的货币和信贷政策基调来说,当前的信贷条件过于宽松。政府希望维持中性的政策基调来支持经济持续复苏,但不希望政策过于宽松以至于造成经济过热。”她说。
汪涛预测,政府对信贷增长进行调控最早可能发生在4月。至于具体的调控方式,她认为可能通过严格监管,而不是调整利率或准备金率,来放缓信贷扩张的步伐。
来自官方的表述也印证了这一说法,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3月6日在两会期间接受访问时指出,“央行将会使用多种策略组合,包括回购和发行央行票据,以清除过量的流动性,这也是央行曾经使用过的方式。这也是惟一能够实现渐进式物价稳定的方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