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持续不断的金融创新,就没有金融业的蓬勃发展。即日起,我们推出“海都15年·金融新视角”系列报道,分享这些年来金融服务给我们生活带来的点滴变化,从中感受金融创新的独特魅力。
便捷取胜用户渐增,功能多操作简单
用手机办理银行业务,这在十几年前还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从WAP版手机银行到手机银行客户端软件,近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银行的用户越来越多。
使用手机用户的都是哪些人群?记者做了简单的随机调查,发现目前手机用户以35岁以下的年轻人居多,并逐渐向中年人群扩散。最初推出手机银行,以正处于财富积累阶段的年轻人居多,因为他们对新鲜事物接受度较高;而这两年,以iPhone和Android平台为主的手机银行客户端软件上市,也让不少使用智能机的高端用户切实体会到手机银行带来的便利。用户人数的增多和人群结构的优化,使得手机银行业务极具潜力。
手机银行可以用来做什么?虽然这个话题在以前的报道中记者多次提到,但对于未使用该服务的用户,记者还是想再次普及。除了现金业务,手机银行基本可以满足日常金融生活的大部分需求,包括查询转账汇款缴费等基本业务、基金黄金银行理财产品等投资理财、订机票电影票商城购物等增值服务。值得一提的是,经过这两年的发展,如今各银行的手机银行界面都设计得简洁易懂,用户操作起来十分简单方便。
手续费打折有吸引力,安全是最大担心
为什么会选择手机银行?记者在本报《财智周刊》的官方微博以及读者俱乐部QQ群的网友互动中发现:办理转账汇款等业务手续费优惠,成为用户选择手机银行的关键原因。此外,便捷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到银行网点办理业务往往需要排队等候且网点不可能24小时营业,网上银行固然方便但不可能每天都把电脑带在身上且还要保证有网络。而手机小巧,生活中基本人手一台随身携带,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登录手机银行办理业务。
安全是手机银行用户目前的最大担忧。在网友互动过程中,有用户担心信息传输不安全,账户资金被盗。显然,各银行也听到了用户的心声,采取了多种方法来保障用户安全,如工商银行的工银电子密码器,看上去像一个小计算机,它采取了动态密码跟交易要素相绑定的安全策略,一个密码只能针对一次交易,当交易收款人、支付金额等要素被改变时,该密码即失效。这样有效防止了交易信息被劫持、交易要素被修改而带来的风险,安全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同时,该密码器增设了开机密码,防止了因密码器丢失可能带来的风险。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