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福建 福州 闽南 台湾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图库 视频
论坛 房产 创业 家居 旅游 健身 出国 交友 婚嫁 亲子

      网游并购“局中局” 对赌的秘密究竟是什么(2)

      并购的业绩承诺引发了网游相关股票的大幅上涨。截至8月底,2013年涨幅排名前四的上市公司中,剔除借壳和恢复上市的ST股,有三家涉及到网 游,其中涨幅第一的中青宝和第四的掌趣科技均有并购的业绩对赌。网游概念股的非理性上涨引起了投资机构的困惑,并最终导致了机构的非理性行为:如果不买网 游股,还能买什么获得超额收益驱动投资组合?

      尽管上述4家上市公司都采用了分期支付现金、锁定股权和现金偿付的方式对业绩对赌的风险进行了防范,但对每天都有大量网游企业倒闭的轻资产网游 行业来说,其约束力非常有限。以神奇时代为例,其业绩补偿风险提示显示:虽然按照约定,交易对方须用等额现金进行补偿,但由于现金补偿的可执行性较股份补 偿的可执行性低,有可能出现业绩补偿承诺实施的违约风险。“目前被并购的网游企业大部分都是支付30%左右的现金加70%左右的股权,以利用首期支付的现 金购买流量等方式‘催肥’一下,2013年的业绩预测大部分都是没有问题的,胆子大的多投入一点,努力撑到2014年等首期股份解除锁定,基本就能拿到一 半的钱了。我们和很多网游企业接触过,包括近期被并购的一家网游企业,只要是换股不给现金,就没人愿意被并购。”一家曾经准备收购网游企业的上市公司高层 透露,被并购的网游企业的业绩承诺很多是按照并购它的上市公司的要求去做的,网游企业并不关心违背常识的、无法预测的两三年后的业绩承诺,这些股东更关心 的是被收购后立即成为千万富翁还是亿万富翁。

      核心逻辑

      上市公司收购网游特别是手游的核心逻辑基本是: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增长。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在3G网络和移动智能终端的迅速普及下,移动互联网 游戏在2012年市场规模达到65亿元左右,预计2015年将超过200亿元,保持年均50%左右高速增长。“市场空间变大不意味着单个网游企业的份额更 大,网游企业进入门槛不高,更多的公司将加入网游行业,随着推广成本的急剧上升,网游企业面临的竞争将更加残酷。”上述涉足网游上市公司的副总裁称,网游 特别是手游的逻辑性非常弱,在得到市场检验之前没有人知道会不会成功,即使是国际上一些顶尖的手游开发团队,在开发简单的手机游戏时,也是几十个甚至上百 个地同时开发,推向市场后,看市场反应再推出表现较好的一两个游戏。

      公开数据显示,2012年1月份排行榜单中位于前100名的产品,在2013年2月份仍在榜单前100名的产品只有16个。在手游行业里面流传 着一个“三九定律”:开发出来的游戏产品三成上不了线,上线的有九成失败。”据不完全统计,掌趣科技在2012年以前投了8个手游项目,全部折戟。中青宝 的状况则更糟糕。近几年来,中青宝并购的游戏项目接近60个,但基本没有表现较好的。“现在上市公司并购的都是排名相对靠前的成熟网游企业。如果网游企业 业绩不到爆发期,很少有机会被关注到,并成为被并购的标的。但一到爆发期,基本其业绩也就到了或者接近拐点了,一般手机游戏的生命周期在半年至一年半左 右”。深圳一家大型PE的投资总监称,绝大部分正规PE都不投网游,少部分只投天使级的网游企业。

      一个失败概率非常高的投资,之所以引起上市公司蜂拥而入,是因为在这一并购过程中,存在一个上市公司和网游企业“利益共谋”的链条。“上市公司 要求网游企业做出卫星式的业绩承诺引发股价暴涨后,大股东的财富急剧增长,为增发和股权质押等埋下了伏笔。据我了解,网游企业在被并购时,有些还代持了对 应的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股份等等。被并购的网游企业的股东,在高位将股份大部分套现,制造了一批千万乃至亿万富翁,而所谓的业绩承诺就仅仅是个承诺而已。” 上述曾准备收购网游企业的上市公司的高层表示,如果新股发行改革定稿改动不大,上市公司的股东要减持时,收购一个网游企业就能解决其中大部分的约束问题。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陈川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海都微信
      海都微信
      海湃APP
      海湃APP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14 举报邮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戏频道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温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06 海峡网(海峡都市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08128号-2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编号:20070802
      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拥有海峡都市报(海峡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福建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本站由速网科技提供CDN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