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抛开非国资委管辖的金融央企不谈,大多数中国国企并非仅仅依靠“垄断地位”来“做大做强”,而是凭本事吃饭——因为掌握高端核心技术而拥有竞争力。
掌握本文前述技术的企业,绝大部分正是国企,如神华集团、长江三峡集团、中石化、国家电网、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一重集团、东方电气集团、上海电气集团、哈尔滨电气集团、二重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南车、北车、中航、中船、中船重工等,概莫能外。
7月21日习近平在武汉考察时,曾提及央企中交集团所属的振华重工(原名振华港机)。振华重工的拳头产品港口机械占有全球75%的份额,已经成为全球业内的领头羊,其海工装备也创下了好几项世界纪录。当日,在央企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的子集团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面对世界上最大规格重型卧式镗车床以及螺旋桨用重型七轴五联动车铣复合机床等世界顶级装备,习近平说:“我们这么一个大国,要想强大,必须靠实体经济。经济不能泡沫化……工业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工业要靠自力更生、自主研发、自主创新,形成我们的核心竞争力。”目前,中国的“核心竞争力”正在快速形成之中,而这一快速形成离不开国企的巨大贡献。当然中国的私企,如华为、三一、沙钢等也对这此做出了同样的贡献。中国的现实是“国民共进”,而非“国进民退”。
第三,中国企业有必要且有条件提高劳动者素质并在此基础上适当改善劳动者的待遇。许多人认为,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而不是技术进步,如果提高基层员工的收入,就会危及中国企业的生存。果真如此的话,中国的贫富分化问题将成为死结,让全国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果实将无法落实。中国的产业水平已大幅提高,忽视技术进步、专靠压低劳动力的成本来与外国企业竞争的血汗工厂,已不再是中国企业的主流。产业水平的提高,自然离不开高素质的劳动力的贡献,劳动报酬不应滞后于产业进步。
“技术人员和工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要抓好队伍的稳定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随着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工人待遇也要相应提高”,习近平通过这番话,提出了建立在准确判断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的解决收入分配问题、改善社会矛盾的方案。
中共十八大报告曾指出,要“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遗憾的是,这一精神似乎并没有得到舆论积极的回应。习近平的上述言论,应该是对十八大报告精神的再次强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