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满载汽车配件、工业丝、高档服装鞋帽等出口物资的郑欧国际铁路货运首班列车从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缓缓驶出,标志着中国内陆地区又一条直达欧洲的陆上铁路货运大通道顺利通行。
中国跃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指标的变动备受各国关注。一段时间以来,国际舆论中出现一些“唱衰中国经济”的声音,本报记者采访多位外国专家和官员,他们均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认为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发展具有很强拉动作用,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带来机遇。
对外贸易和投资备受各国期待
8月2日,从郑州发出的郑欧国际铁路货运首班列车抵达汉堡。这列火车途经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全程1万多千米,历时15天,比走海运到欧洲节约20天时间,比空运节约资金80%,每个集装箱比公路运输节省运费两三千元人民币。
德国铁路下属的辛克物流公司负责该货运班列的国际业务服务。德国铁路总裁鲁迪格·格鲁贝对这种合作充满期待,他说,“中国的货运量还在增长,同时劳动密集型企业正向中国内陆转移,这都给了我们巨大的发展机会。辛克物流公司在亚洲处在一个绝佳的出发点。”他说,这列火车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货物,也在于运输方式。“只要看看每年从德国出口到中国的价值680多亿欧元的货物,和从中国运来的515亿欧元货物,你就可以想到中欧贸易的潜力有多大。”
本报记者不久前采访德国多家大型企业高管,他们对中国经济发展充满信心,并期待德中经济合作进一步深化。德国经济亚太委员会主席、西门子公司前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罗旭德说,中国政府意识到,在一个资源有限的世界,只有通过可持续的方式才能激发发展的活力。这意味着,资源节约型技术和产品以及能源在中国的重要性将越来越高。因此,中国和德国拥有巨大的深化合作的潜力。
德意志银行董事局联席主席约尔根·菲辰说,2011年和2012年,欧洲是中国并购投资的首要目的地,德国占据其中1/3。同样,德国企业对中国内陆省份的兴趣也与日俱增。德国和中国可以通过相互贸易和加强供应链,共同扩大全球制造业工厂的地位。并且,中国可借助德国企业的专业能力,推动产业升级和加强创新。中国正在加快城镇化和可持续发展,在此过程中对可再生能源和相关技术方面的投资将会增加,而这方面是德国的传统强项。
俄罗斯工商会主席卡特林向本报记者表示,中国连年保持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对俄出口并未因全球经济疲软而出现大幅下降。而在投资方面,2012年中国对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17.89%。双方在各领域的务实合作也在广泛推进,增长潜力巨大。俄方希望中国参与远东大开发,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的现代化发展将为两国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