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在其《黄金与美元危机——自由兑换的未来》一书中提出,“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这一内在矛盾称为“特里芬难题(Triffin Dilemma)”。
特里芬难题发展到今天变成了“美国要令其债务贬值并解决印钞不通胀”的问题,这就要让美元大量外流到世界,但同时,美国为了继续发行债务要求保持美元信誉、振兴制造业和顺差。这样的新矛盾是导致本次危机的根源之一。
霸权秘密:膨胀的市场
如此矛盾重重,为什么美国还能够维持运转?关键就是市场规模不断膨胀,膨胀的市场需要和消耗更多的美元,膨胀的市场也需要更多的商品。这样一来就可以同时向这个市场销售商品、倾销货币,只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特里芬难题”就会引而不发。对于这个逻辑世界是心照不宣的。
因此维持“特里芬难题”不造成危机,就要让市场规模不断膨胀,甚至不惜造成泡沫。然而,泡沫的埋单者不是美国,美国的产业产能和销售在泡沫中是得利的。美国是货币超发的始作俑者,总是可以在他人之前换取资源。这样的双重泡沫之下,美国是双重得利的,因此美国需要不断地催生泡沫让市场不断地膨胀下去,以泡沫解决“特里芬难题”,以此来消弭潜在的危机。
一个国家要维持世界资本霸权,需要同时在金融和制造业领域维持共同霸权,而霸权国家金融化以后,制造业就会外迁造成国家空心化,最后迟早导致国家衰落。在不能维持货币和商品双输出的“特里芬难题”之下,国内资本选择了赚钱容易的金融业,从而制造业衰落。
历史上,阿姆斯特丹曾聚集着当时全球的金融家和财富,但是荷兰被英国打败了,英国就开始思考怎样处理金融霸权的问题,重商主义由此产生。
重商主义特别注重贵金属的流入,在金本位时代持有贵金属是维持货币强势的关键,而以贵金属为本位的纸币因为信誉良好而流出,重商主义强调货币和商品双输出。如果没有纸币的衍生,贵金属本身并不直接创造价值;在有了信用货币以后,贵金属的作用就不存在了。当年英镑是世界霸主的时候英国就是这样维持霸权的,西方历史上就是以市场膨胀来解决“特里芬难题”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