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福建 福州 闽南 台湾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图库 视频
论坛 房产 创业 家居 旅游 健身 出国 交友 婚嫁 亲子

      私募基金触网 与众筹和P2P都有合作空间

      余额宝们的诞生让公募基金顺利搭上了互联网的顺风车,长期受到政策限制的私募基金也在触网方面努力寻求突破。

      根据今年7月公布的《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不仅重申了私募基金不得以公开形式吸引投资者,而且对投资者的资金门槛做出了极高的要求,这都对私募基金公司利用互联网及其普通网民进行创新形成了障碍。

      长富汇银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张保国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空间是很大的,也在给传统金融很多思考。政策的限制使得私募基金做网销短期内不太现实,但是众筹和P2P在房地产领域的融资案例正在给长富汇银一些启发,“特别是在众筹方面,还是有很多机会的。”

      网销受限制

      “在余额宝出现之前,天弘基金在公募基金中排名一般,比华夏基金等大基金公司有很大差距。但是跟阿里巴巴合作之后,天弘基金几乎在一夜之间变得家喻户晓,而且很快就成了最大的基金公司。”张保国在谈及互联网金融的影响时感慨道。

      根据《暂行办法》,私募基金募集销售不得通过公众传播媒体形式,(发送手机短信、微信、博客和电子邮件等网络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宣传推介私募基金,这基本上断绝了私募基金像余额宝那样网络直销的可能。

      不过,还是有很多私募基金陆续推出了微博、微信公众账号。

      以上海富善投资为例,这家公司的微信公众账号平均每周都会更新一条内容,主要是对于公司产品和管理团队的介绍,最新的信息则是对即将在10月27号发行的某资产管理计划进行预热,用户通过该微信公众账号还可以实时查询各项产品的收益情况。

      有私募基金官方微信运营人士表示,虽然私募产品不能公开销售,利用互联网可以做到定向推送,符合私募私下定向募集的特点。“但是整体上受制于《暂行办法》,很难看到私募机构在网络直销这块儿有大的突破。”

      众筹机会大

      网络直销难以实现的情况下,私募基金将目光投向了更加多样化的互联网金融领域,众筹和P2P。

      目前,针对房地产行业的众筹,国内已经有成功的众筹买房案例可以借鉴。东莞的团贷网房产众筹产品“房宝宝”已推出四期;平安集团旗下的房产电商平安好房网也在8月18日推出海外房产众筹。

      “在目前开发商融资趋紧,去库存压力加大,房地产私募基金融资难的背景下,房地产众筹和地产电商相结合,对于开拓新的融资渠道有着重要意义。长富汇银在此领域,会做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关注此领域的投资与发展机会。”

      张保国说。

      他认为,“众筹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期。如果能有合适的方式予以规避一些法律风险,则众筹平台公司仍有不错的市场机会。目前市场仍处于诸侯混战阶段,并未到寡头垄断阶段,对于后进入者仍有在较短时间内成为行业佼佼者的机会。”

      P2P较为谨慎

      今年以来,楼市进入调整期,房地产行业融资紧张,P2P领域的房产相关项目也逐渐增多。除了较常见的将房地产项目作为抵押,部分房地产项目还在P2P上开展直接融资,近来,搜狐等旗下的P2P平台也在尝试为个人提供房贷按揭。

      作为一项大额业务,房地产项目也在引起P2P行业的兴趣,只是鉴于房地产市场前景不尽明朗,各P2P公司态度较为谨慎。

      上海P2P平台开鑫贷副总经理周治瀚就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在趋于分化,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地块还可以考虑,在3、4线城市或者是地块位置不是太好的话,这里面的风险相对偏大一点,开鑫贷不会考虑。

      “对于房地产这一块,我觉得既然银监会对于银行都下发了一个限贷的政策,而银行的体量这么大,抗风险的能力这么强都不去做。基金子公司也望而生怯,做得比较少。对这样的行业作为实力更弱的P2P应敬而远之。”同在上海的新新贷CEO张扬也表示。

      张保国最后说,互联网金融在未来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长富汇银团队会审视互联网金融的重要角色,“重视互联网金融是摆在任何想在未来金融领域有所建树的基金公司的一个重要问题。”

      责任编辑:傅心婕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海都微信
      海都微信
      海湃APP
      海湃APP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14 举报邮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戏频道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温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06 海峡网(海峡都市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08128号-2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编号:20070802
      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拥有海峡都市报(海峡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福建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本站由速网科技提供CDN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