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四:设备互通将会是趋势。
不可否认大部分的厂商心中都有一个生态圈的梦想,尤其在标准尚未形成的可穿戴设备领域,各自都希望能够依托自身的核心产品进行延伸,形成自身的标准王国。
而随着产品的增加,以及用户接受度的增加,可穿戴产品将不会再局限于人手一只表的层面,可能开的汽车、用的门锁、穿的鞋子、睡的枕头等都会出现在同一位用户的生活中,此时用户对于一些基础部件,比如充电器、充电端口等都将会有强烈的统一需求。
因此,在我看来2015年不仅是不同可穿戴设备之间的充电器、充电端口会趋于统一,同时对于数据传输,以及交互控制也会探索统一。而要想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价值最大化,无疑让设备之间形成互联、互通、互动才是王道。因此在2015年,不仅是硬件持续爆发的一年,更关键的是在硬件爆发的同时,对于不同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互动将会是业内重点思考的问题。
或许会在终端产品中以标准配置的形式实现,或许将由可穿戴产业链的某一环节技术实现,或许将会延伸出专业的公司解决不同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互动问题。不论以何种形式出现,2015年可穿戴设备之间一些基础部件的统一化,以及设备之间的互通将会是一个趋势。
趋势五:行业标准将继续探索。
任何行业的存在与持续发展必然会依附于标准,这也是消费者信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尽管目前也有一些组织、机构在积极探索,试图建立可穿戴设备的行业标准,但2015年要想标准落地,基本不太现实。
原因很简单,任何一个行业标准的制定一定是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权威性、指导性意见,并且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也就是说一个行业的标准一旦确定,就意味着该行业的产品开发将以标准为基础。同时,一旦标准建立之后就不能随意更改,因为在该行业内或准备进入该行业的创业者们在根据该标准进行产品开发时,从产品设计、开发、试产、营销等全流程形成闭环需要1-2年的时间周期,一旦标准在这期间改动,毫无疑问将会对行业带来巨大的波动与影响,这也就是标准具有一定时效性的原因。
但对于可穿戴设备而言,由于其产业处于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不论是终端产品的技术性能,亦或是产业链上的一些关键技术,都处于不断探索、快速发展的过程。因此,对于一个技术并不稳定,还处于日新月异发展阶段的产业来说,建立标准为时过早。不要说可穿戴设备,就是目前大众认知度相对较高的LED照明产业至今都无法形成落地的行业标准,原因就是LED芯片技术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标准难以准确的界定一个参数。
对于可穿戴设备而言,短期内不可能推出所谓标准,就是一些机构强行推出,最多只是个乌龙的玩笑而已。尽管行业标准在接下来的一段时期之内都会处于缺失状态,但这并不影响可穿戴设备的认证、监测。
对于一些通讯类产品,将会借助于通讯的认证方式进行;对于一些大众消费类产品,将会借助于3C认证方式进行;对于一些行业细分、专业性的产品,将会依托所在行业的一些认证方式进行。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