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福建 福州 闽南 台湾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图库 视频
论坛 房产 创业 家居 旅游 健身 出国 交友 婚嫁 亲子

      贫困村成了旅游景点 云霄发展特色产业助力脱贫

      近年来,云霄县找准扶贫项目建设发展的着力点,强化造血功能,把培育发展主导产业作为整体脱贫的主渠道,主打乡村旅游、现代农业和电商平台,以产业发展带动贫困人口脱贫,已实现脱贫人口4493户16723人。

      贫困村成了旅游景点

      8月26日,记者来到云霄县下河乡下河村。只见杨桃园内,成片成片的杨桃绿荫如盖,游客的笑声和着缓缓的流水声,奏出了一曲动人的乡村音乐。下河村村支书蔡劲松信心十足:“在政府的支持下,我们村成了全国独一无二的杨桃旅游村,脱贫致富指日可待。”

      下河村是省级重点扶贫村,也是云霄著名的杨桃种植村。过去,下河村群众最发愁的是,杨桃卖不出好价钱。究其原因,藏在深闺人不识。2014年,为了帮助下河村村民脱贫致富,云霄县投资350万元兴建旅游景区,利用下河村6500多亩的杨桃优势,发展“冬看园、春赏花、夏避暑、秋采摘”的乡村特色旅游项目,如今下河村游人四季不断,杨桃也卖出了每公斤12元的好价格。

      蔡劲松说,发展乡村旅游,这让村民们看到脱贫致富的方向,大伙拧成一股劲。2015年2月,村里要修8公里的杨桃采摘路,村民们二话没说,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涉及修路的田地都是无偿出让。去年,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9330元。70岁的贫困户蔡国顺开心地说:“今年初我加入合作社,在社员们的帮助下,我家的2亩杨桃树,如今长势良好,预计可收入3万元。”

      村里目前正在修建杨桃岛,计划总投资1.5亿元,主要包括下河溪流域2000米生态护岸及杨桃岛区域等,村民们期盼着更多游客的到来。

      “我们现在拿工资啦”

      在省级贫困乡和平乡的坎顶村,一眼望去,果蔬基地大棚鳞次栉比,眼下正是大棚蔬菜播种季节,处处可见农民们忙碌的身影。

      “感谢政府,帮我们平整了700多亩土地,为我们脱贫奠定了基础!”坎顶村村支书吴清顺感激地说。土地平整后,在乡政府的牵头下,龙头企业绿州公司入住坎顶村,通过股份经营模式,建立现代农业园区,村民将土地租给公司,并且成为公司的雇工。60岁村民吴松发高兴地说:“我们现在拿工资啦!我们只管按公司标准种菜,其他都不用担心,日子过得很舒坦。”来自南平的技术员张应平说,通过指导,坎顶村许多群众成为了“土技术员”,有了一技之长后,部分年轻人还到其他村承包土地种植大棚蔬菜。

      现代农业园是和平乡积极探索产业扶贫的一种尝试,该乡开创了“企业+技术员+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吸纳精准扶贫对象、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等困难群体,以提供务工机会、租赁土地等形式帮助其自主脱贫。如今,以“绿水源果蔬专业合作社”为龙头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已成为和平乡发展产业扶贫的强力引擎,辐射带动全乡近60%农户。

      吴清顺信心满满地说:“借助这种发展模式,我们把村里48名精准扶贫对象吸纳进来,帮助他们早日脱贫致富,去年已经成功脱贫23户。”

      土疙瘩卖出黄金价

      “我今年的收入比往年高了近6倍。”马铺乡青美村村民罗良光种了十几年淮山,从未想过自己种植的淮山足不出户就能卖到1公斤12元钱。他乐呵呵地道出增收的秘诀:“今年,我把淮山交给电商卖,没有中间环节,直接卖给消费者,赚的钱比过去多几倍。”

      罗良光所说的“电商”,就是马铺乡政府与抠抠网携手打造的“抠抠镇”专营店。采用政府支持、抠抠搭台、自我建设三方合作的运营方式,将独具特色的农特产品和电子商务有机融合,拓宽了农特产品销售渠道。山里的土疙瘩卖出了黄金价。

      和罗良光一样,云霄越来越多的农民尝到了互联网的甜头。搭建农村淘宝、“抠抠镇”、微商等电商平台,将枇杷、淮山等农特产品远销到国内各大市场。目前,电商签约农产品合作金额达3.28亿元。

      责任编辑:庄婷婷
      NASA拍北京雾霾15年(2001—2016):雾霾变化让网友触目惊心
      陕西4岁男童溺亡 母亲在近处玩手机没发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海都微信
      海都微信
      海湃APP
      海湃APP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14 举报邮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戏频道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温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峡网(海峡都市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08128号-2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编号:20070802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海峡都市报(海峡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本站由速网科技提供CDN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