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福建 福州 闽南 台湾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图库 视频
论坛 房产 创业 家居 旅游 健身 出国 交友 婚嫁 亲子

精品超市或可成为零售业下一个主战场

“这里买到了爆红的球形唇膏,之前找了好多店都没找到。虽说网上也能买到,但总归是实体店更让人放心一点。”在嘉壹超市选购货品的张晓告诉记者,环境好、进口货品种类齐全,是自己爱逛精品超市的主要原因,“而且这里的价格不比普通超市贵很多,有些甚至更便宜。”

有机蔬菜和进口牛肉是卖点

2010年,万象城Ole’和杭州大厦LSE城市生活馆相继开业,把“以追求健康高品质生活和喜欢尝试新鲜事物的中高端消费群为目标客户”的精品超市这一新业态带入杭州。此后四年,精品超市以每年1到2家新店开张的速度在杭州扩张布局。记者粗略统计,杭州至今至少有6个精品超市品牌,门店超过10家。

进口商品比重超过70%,拥有开放式厨房、葡萄酒窖、有机健康中心等商品区域,这些是精品超市的标配。记者在多家精品超市了解到,本地消费者对超市的生鲜、进口零食和面包糕点等情有独钟,其他进口商品主要以外籍人士消费者为主。

这几年,有机食品、进口食品越来越被消费者们所推崇。虽然均价比普通蔬菜贵2到4倍,但它一直以来是超市的“王牌商品”,而且一直快速增长。“将蔬菜掐头去尾初步打理之后,通过颜色和形状的搭配,整齐地码放好,更能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相关工作人员透露,和去年同期相比,今年有机叶菜类的销量增长了超过50%。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精品超市的肉类冰柜通常占了很大一个区块,并且经常人头攒动。以LSE城市生活馆为例,这里售卖的牛肉以澳洲牛肉为主,最便宜的牛肉是后腿肉,标价78元/斤,比国产牛肉贵一倍。牛肉柜台的工作人员说,79元一斤的澳洲牛腩和340元一斤的M3级(中低档)澳洲牛排卖得最好。

一般在菜场或者普通超市里,猪肉的销量都是大于牛肉的,但在精品超市,牛肉的销量通常比猪肉好,有些甚至高出3倍。直接从澳洲、日本等国家空运的牛肉已经成了精品超市的另一大卖点。

注重环境对消费的促进作用

暖黄的灯光、轻柔的音乐是人们对于精品超市的第一印象。其实,精品超市所有的环境细节,除了体现“精品”二字,更在于促进消费。

据了解,位于西湖银泰城的Citylife生活超市店在开业前花了9个多月进行设计布局:请日本设计界首席团队设计超市的LOGO、动线,连地砖的拼接、顶上的拉膜都很有讲究;如果有兴趣,你还能在它的柱上、墙上找到20多种植物的造型。

记者走访后发现,精品超市整体光线以略带暖色调的LED灯为主,超市墙面和局部特殊照明,例如生鲜区采用暖光,而货架照明则大多采用冷光。“这样既能避免货架上的商品被暖光长期照射造成高温变质,同时冷热交替也让消费者感觉更舒服。”杭州某精品超市工作人员说。

在音乐方面,当场内消费者比较多的时候,超市通常采用比较舒缓的轻音乐有助延长消费者购物时间,而顾客较少的时候则要播放欢快的音乐,调动气氛。“此外,也有超市在生鲜区播放鸟鸣、溪水声,这样更有利于增强顾客购买欲。”

在某行业网站上,有不少人点评位于西溪印象城的山姆会员店说,几十元一瓶的矿泉水、上百元一个的苹果、价值数万元的葡萄酒,看着价格很高,但在那样的环境里,“你掏钱时根本就不会觉得贵!”

已成购物中心新标配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需要更精致美好的生活,更放松的环境,普通超市已满足不了他们。”杭州某精品超市市场部经理分析,随着80后、90后成为消费主力军,这种需求被一步步强化。

传统超市大卖场为了吸客,早就集体陷入价格恶性竞争,加上电商的冲击以及物业租金、员工工资不断上涨,已不如当年那般风光。这两年来,传统超市屡现关店潮,就连沃尔玛这样的国际知名超市也难逃业绩下滑被迫闭店的命运。

在此背景下,精品超市正在成为购物中心业态的新标配。杭州大厦、万象城、城西银泰城、西湖银泰城、西溪印象城……杭州几乎所有的购物中心都能看到精品超市的影子。

“精品超市引进大量高端、优质进口品牌,能有效带动提高商场口碑。对于健康、消费理念不断提升的顾客来说,有机、进口食品具有强大的客流吸引力。”资深业内人士分析,精品超市实现了主题差异化,避免了同业竞争。但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精品超市极有可能成为零售业的下一个主战场。

责任编辑:吴梦云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海都微信
海都微信
海湃APP
海湃APP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14 举报邮箱:service@nhaidu.com
本站游戏频道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温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06 海峡网(海峡都市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08128号-2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编号:20070802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海峡都市报(海峡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福建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本站由速网科技提供CDN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