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业经历了三次革命浪潮,现在已经处在第三次革命浪潮了。许多零售公司倒下了,也有许多的零售商在此次浪潮中异军突起。
总体来说,全球化过程中零售的控制权正从厂商向消费者转变。这次革命浪潮的原因:
更多更便宜产品的提供者
1980年至2000年人均商业购物中心面积季度膨胀;
折扣批发俱乐部的产生促进了购物中心面积增加(如家得宝、百思买、星巴克等);
资本流动性增加,帮助了岌岌可危的零售商度过破产危机,借助资本这些零售商勉强经营,甚至无限制开店。
更快更简单地接触消费者
网络零售、移动电子商务、社交网络零售、电视购物、邮购产品目录、上门销售;
等渠道分布的出现,使得商家可以更快地接触更智慧地接触消费者。借助这些渠道分布,消费者可以快速比较商品价格、质量和款式,而零售商业可以快速衡量;
消费者的相关信息,比如尺寸、身高等。在第三次浪潮中,增长最快的将是小型独立的精品小商品,这些店与消费者距离非常近;
【消费者5个价值观念转变】
财富与快乐无关,消费者的快乐其实来源于产品,自我实现需求是消费者快乐的源泉,花钱买体验是快乐的渠道。
1)从需要产品—要求体验;
2)从大众化—要求定制化专业化;
3)从富人主导—民主消费(奢侈品牌大众化);
4)从想要新品—要求现时新品;
5)从个人消费—社区群体(通过社交网络、社区群体等的描述来引导群体消费);
从需要产品到要求体验,要求体验的表现:
①购买更多产品的趋势下降了;
②从购买产品中获得的满意度下降了;
③从消费体验中获得的满意度上升了;
从需要产品转变成要求体验的原因:
购买产品时消费者会考虑无法选择的方面,即想让产品满足所有功能;
消费者会比较产品,这也降低了满意度;
一次性完成的个人体验难以和其他体验比较和评估,特别是这次购物经历成为记忆中的一部分;
消费者愿意为经历、体验付出更多的钱;
体验这个过程是消费者和商家共同提供创造的,消费者会第一时间感受这种经历并完成它。
而消费者购买产品时,可以每日都看到并使用这个产品,这会降低消费者对产品对零售商的满意度
良好的购物体验包括:
多即是少:消费者面对过多的产品往往不知所措,因此良好的购物体验应该知道消费者喜欢什么并提供相关的建议;
消费者不再需要商品,而是需要情感体验。产品消费还是体验消费界限模糊化,顾客都希望所有的零售商能提供良好的消费体验;
不同零售、不同品牌的客户体验应该不一致,应能针对消费者群体来设置(如一家做母婴产品的零售商给时间紧迫的妈妈们提供方便快捷简单的购物形式);
希望批发零售商能够提供情感上的购物体验(如网上购物提供的不仅仅是方便,应注重提供一个有趣的、主动的、信息化的、令人兴奋的经历)。
从大众化—要求定制化专业化
非主流、个性化、独一无二是消费者追求的方向。而小型的、独立的零售精品店的繁荣归功于消费者对个性化产品的追求。在这种环境下,服装零售商则需要为一小部分特殊人群定做服装来扩大品牌知名度,零售商为追求此类独一无二,则与设计师签约建立自己的品牌。顾客可从厂商提供的设计中选择款式、图案、颜色等来定制个性化产品。
从富豪主导—民主选择(可负担得起得奢侈品)
转变原因:新消费群体,冲动的、年轻的、不十分富有但喜欢奢侈品牌的衣服,一些顶级奢侈品牌开始为上述人群设计服装;
随着消费者见识增长,他们更了解奢侈品价值没有比消费者更了解产品价值;
从想要新品—要求现时新品
想要提供现时新品,必须改革的环节:供应链改革比产品改革更重要。(比如zara这个快速时尚公司,一星期送货送两次,并保证每家店铺根据顾客喜欢,提供不一样的产品。也有一些店都通过每36小时提供意见新款来保持顾客新鲜感)。
从个人消费—社区群体(通过社交网络、社区群体等的描述来引导群体消费)
为达到社区群体消费,零售商会创立一个由消费者组合而成的在线网络社区,并提供各种培训信息和新闻,,现在很多消费者喜欢公益事业(如保护环境、慈善事业)等,零售商会根据该群体消费者的喜好提供相关服务和信息,目的是销售产品。
把单纯地销售产品商业模式转变为有新想法、提供相关服务、能给消费者带来新感受的商业模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