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平台坏账消息不断传出,但这似乎并未影响P2P网贷交易规模的增长。
进入三季度以来,P2P网贷交易规模依然在急剧扩张。根据易观《2014年第3季度中国P2P网贷市场监测报告》 数据,2014年第3季度市场新进者持续增加,P2P网贷市场急剧扩张,市场交易规模由第2季度的381亿增加至第3季度的579.1亿,环比增长52%。
业内人士指出,监管逐渐明朗化、资本活跃进入、普惠金融的刚需可以视为P2P行业急速扩张的三大助推力量。也就是说,P2P行业的马太效应正在逐步显现,市场竞争也由此更加激烈。
一、行业急剧扩张背后的多重因素:
1,宏观环境的利好
今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首次提及互联网金融行业,将其定义为传统金融的有效补充,互联网金融首度写入“两会”报告。监管政策方面,继去年“三条红线”后,今年9月监管层提出十条原则,虽然没有形成具体文件范本,但也对行业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指引作用。P2P网贷原则上纳入银监会监管,银监会对P2P平台的定位是“信息中介”,近期消息,负面清单可能成为监管方向。
同时,资金托管、实名登记等环节在实践中有了较好的落实。
2,大资本推动
福布斯富豪榜上的400位土豪中,有15位已涉足或准备涉足互联网金融,BAT更是早早布局,还有大量上市公司为了完善自身供应链金融、丰富产业生态,将大额资金入投P2P平台,比如近日联想10亿投资翼龙贷,有上市公司为P2P平台背书,中小投资者对P2P平台更加信任。
或者通过背靠信誉度高的金融机构提高投资者对产品信任度。
国内外风投携巨资陆续进入,可有效驱动平台规模化发展。平台在获得投资后迅速扩张,动辄千万投向传媒推广,对激发用户投资热潮、提升自身品牌认知度有一定作用,以方便为进一步大规模融资(包括上市)增加筹码。
3,普惠金融有刚需
信托、私募门槛高,股市风险大,传统投资渠道的狭窄让民众在互联网时代看到了更多选择,把存款从银行账户中拿出来在网贷平台交易,是金融走向普惠的途径之一。当街头大妈都在议论投哪家网贷,P2P和广场舞一样,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相较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成熟的金融环境,国内的金融秩序不完善、法律尚未健全,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在生长,不成熟的环境给新事物有更大的成长空间。
二、网贷交易平台,未来“去哪儿”?
1,扩张的交易量,其实会加剧市场竞争
易观报告中披露的几家规模较大的P2P企业数据值得一看:红岭创投市场交易份额由原先的3.83%增加至7.37%,跻身市场首位;其次是陆金所,份额为5.73%;鑫和汇排名不变,以3.57%的市场交易份额位于第三。
也就是说,规模较大的P2P平台之间,交易份额差距正在继续加大。这和各家平台第三季度的业务情况密不可分,红岭创投平台方面短期借款标的及企业借款项目大幅增多,陆金所“彩虹”系列下委托债权转让等大额项目相对集中,这是推高两者交易规模的主要因素;而鑫合汇平台凭借私募债券收益权转让项目成交量也获得可观表现。
2,交易规模还将扩张
普惠金融的道路刚刚开始,目前的热闹只是未来巨大格局的冰山一角,看看跳广场舞的大妈们也在热烈讨论投网贷,大概能体会到劳动人民的力量。
毕竟屌丝也是一片天下。
3,垄断和霸权
在马太效应下,即便当下各个平台“百花齐放”,能笑到最后并且成为大佬的,并没有几家,尤其大资本逐渐进入互联网金融,交易平台的竞争已经不是草根的游戏了。不过在真正的定局出现前,各个平台还有奋斗与喘息的机会。
4,P2P平台必然要向垂直领域深耕
竞争激烈逼着平台不断模式创新,要避免同质化,就得避免直接项目竞争,在垂直行业深耕细作。这将是未来平台竞争实现差异化的关键。
三、交易终将回归理性,平台需要自我提升
行业交易规模并不是全部。这只是从历史角度考察平台过往表现的方式之一。一些平台通过短期冲量、包装营销来实现领先或只有一时功效,因为投资者终将会回归理性。
平台作为中介平台,需要扎实在风险控制、信息披露与共享、投资者教育等彰显社会责任方向进行努力,提升自身竞争力,推动行业褪去浮躁,健康发展。
(文章作者:孙聘,本文转自:钛媒体)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