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笔工资,你是怎么花的?
昨天90后“小鲜肉”们晒了自己人生第一笔工资的故,见报后,他们的“爷爷奶奶辈”50后,“叔叔阿姨辈”60后、70后,“哥哥姐姐辈”80后们也纷纷来讲述他们第一笔工资的事儿。
通过大伙的讲述,东南快报记者也发现,50后、60后节俭消费,重“反哺”家庭的观念,70后喜变化,80后热衷创业。每个时代的人,领的第一笔工资有其不同的花法,对每个人来说,也有不同的意义。甚至,第一笔工资如何使用,或许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方向。
80后
第一笔收入近万元成了他的创业基金
讲述人:程诗鸿1981年生福建为公通才集团董事长
2001年,程诗鸿来到福州上大学,因为生性活跃,大一下学期一个教育机构委托他招生,也让他拿到了人生第一笔收入,有近万元。
“当时真的很兴奋啊,对学生而言这不是小数目。”程诗鸿说,这笔钱给了他很大的信心,他觉得只要努力了就会有收获,所以他把这笔钱留了下来,作为自己的创业基金。
很快,程诗鸿的创业开始了,租了半间店面做教育咨询,在校期间一个月就能赚上五六万元,一直发展到现在,他成了一家公司的董事长。
“说实话,我人生的第一笔收入让我整个人生发生了转变。”程诗鸿说,他学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本以为会本分地找份工作,从没想过创业。
“第一笔工资给了我创业的信心,可以说,如果没有当时的第一笔工资,就没有现在的我。”
第一笔工资挥霍殆尽反思后事业节节攀升
讲述人:刘丰恺1983年生福州丰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
1983年出生的刘丰恺,如今已是福州丰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回想起当初的第一笔工资,他早已记不太清楚,只记得有1800元左右,都和要好的同学、朋友一起吃喝玩乐挥霍殆尽。
2005年4月,大学还未毕业的他,到福州一家证券公司工作,领到了1800元的第一笔收入,因为是第一次领工资,刘丰恺相当开心,呼朋引伴请大伙吃喝玩乐,这笔钱很快就花了个精光。
“第一笔钱一下就花完了,我才突然觉得不对,好好地反思了一下,觉得工资不能这么随意挥霍。”刘丰恺说,当时他就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学习炒股,并强迫自己把赚来的钱存起来,以便日后创业。
2006年,刘丰恺和朋友一起创业,中间也经历过失败,后来才慢慢走上正轨。事业成功后的他回想起当初的第一笔工资,他还是认为,那是他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是社会给予他身份的首次认可。
“第一笔工资的挥霍,让我明白了合理地规划时间和财富的重要。”
70后
每次进步都能重温第一次领工资的心情
讲述人:吴先生1970年生 海运相关公司董事长
“第一笔工资,不提还真快忘记了,我记得当时因为是见习期,工资只有100多元。”吴先生回忆。
1990年,吴先生大学毕业后回到福州,到了港务管理局工作,第一笔工资除了给父母一部分,剩余的用作自己的日常开销。
在“铁饭碗”和创业之间,吴先生做了很长时间的思想斗争,最终还是决定创业。他开了一家从事海运的公司,从几十万到几百万,事业越做越大。
“说实话,第一次拿工资时很兴奋,感觉身份变了,终于开始自己赚钱了,不过后来的每一次变化,都让我和当年一样激动。”吴先生说,自己第一单赚了50万元时,心情就像第一次领工资一样,每一次追求更大的成功,就像是寻找当年领第一笔工资时的那种心情。
“我觉得人就是这样,有了第一笔收入,就会渴望更多,或许也正是这种渴望,才让我有了不断前进的动力。”
60后
攒起来买项链
讲述人:林女士1967年生在公司从事行政工作
“我们那个年代,不知道什么是花钱,就知道存钱。”林女士说起自己那一代人工资的花法时这样告诉我们。
1987年,林女士从财经学校毕业,分配在工厂的财务科工作,第一个月领了100多元的工资。“那个时候真没什么概念,给了父母一部分,剩余的就自己存了起来,想着攒够了给自己买条项链。年轻的时候,总是爱美的。”林女士笑道。
“第一次拿工资,心情还是很特别的,觉得自己真正可以独立了,不再是以前依赖家里的小姑娘了。”林女士说,虽然拿了工资,不过他们那一代人确实不太注重花钱,领了工资除了交给父母,就是存下用作日常生活,那个时候买一件新衣服都会高兴很久呢。
50后
工资象征身份的转变
讲述人:林焱1951年生福建师范大学教授
“18元,我记得太清楚了,因为我连续领了5年的18元。”林焱笑道,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他进机械厂当工人,最早从学徒做起,所以连续拿了5年的18元月薪。
林焱回忆,那个时候领了工资,基本都是用作生活费。当时自己家境还不错,不用补贴家用,所以第一笔工资他就自己花了,记得当时特地为自己买了几本书。因为爱看书,后来他考上了大学,毕业出来成了一名老师。
“我们那个年代,能进工厂工作已经挺不错的,当工人才有工资领,转正后机械厂的工人一个月能领38元,轻工种的只有36元,别看只差2元,恋爱都更好谈呢。”林焱笑着说道。
“说实话,第一笔工资对我来说,重要的是成为一名工人这个身份。”林焱觉得,第一笔工资更多的是一个象征意义,它象征着身份的变化,就像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从少年变成一名工人,意味着你身处环境的变化,和自身身份的转变。
钱不够冬天给父亲送短袖T
讲述人:王先生1958年生从事媒体行业
一出生就经历国家三年困难阶段,青少年时期又经历“文革”和上山下乡运动。提起自己人生的第一笔工资,历历往事让王先生感慨颇多。
1980年12月,父亲提前退休补员,让王先生有机会进福州棉纺织印染厂,成了一名学徒工。他非常珍惜这份工作,白天在厂里上班脏活累活抢着干,夜里挑灯奋战希望还能有机会考上大学。
第二年春节前夕,王先生发了人生中的第一笔工资18元,他本想原封不动地交给父亲。可父亲让他给自己买个闹钟,用来提醒上班别迟到!二来提醒时间宝贵,要努力学习。
于是王先生花8元钱买了“英雄”牌的发条闹钟,至今还放在他的桌案上。剩下的10元,在当时根本不够买一件像样的冬衣,他只好在大冬天里给父亲买了件短袖T恤。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