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渠道改变供应链是个有意思的话题,此前我们关注过线下已经成型的工业类商品行业。而今天,不少传统的手艺也随着电商的兴起而改变,目暖便是其一。
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文明时代,普通人家的吃穿住用,基本都是依靠自然的馈赠,民间的智慧就体现在善用天然材料来制作生活用具上。
位于鲁北平原,黄河入海口南岸的博兴县,被誉为“北国江南”,民间流传着“金丝鸭蛋白莲藕,稻香蒲茂加苇柳,鱼虾蟹蚌样样有”这样的描述。这里密集的湿地环境遍生芦苇、蒲草等植物,这儿的居民从几百年前开始,就利用这些植物的茎叶编制各种生活用具,孕育出了草柳编文化。
湾头村隶属于博兴县,由于挨着麻大湖,水资源丰富,蒲草生长茂盛,草柳编手艺便一直传承下来。早年由于地少人多,年轻一辈都外出闯荡,但是近年来,随着草柳编制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村民们都搭上了电子商务的顺风车。在年轻人纷纷回乡创业的潮流中,目暖家居旗舰店的老板贾培晓便是其中一个。
作为全国十四个淘宝村之一,湾头村这个不满5000人的小村出现了500多家淘宝店,年销售额超过100万的就有十几家,而目暖作为其中的佼佼者,2013年全年销售额在800万左右。
草编工艺品
草编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手工技艺,最早的草编制品发现于河姆渡遗址,距今已有7000多年历史。而到了周代,已经出现了专业的“草工”,人们利用蒲草、杞柳等天然的植物材料制作篮、筐等日常生活用品。
与其说草编制品是家具,倒不如说它们是手工艺品。不同于现代工业文明下的标准化产品,草编制品从原材料到最终成品的整个过程基本“无碳”,可以说是真正的绿色家居。
贾培晓向《天下网商》记者介绍了草编制品的基本生产流程:“主要分为收割、选料、晾晒、熏蒸、浸泡、编织、再次晾晒七个环节。”每年的农历8月,是蒲草的收割季节,收割下来的蒲草要经过近一个月的晾晒、熏蒸,去水后贮藏起来备用。工人每编织一个器物都需要重复后三个环节。所以草编制品的生产周期比较长,湾头村最好的草编工匠每天只能编制一个1.2米长的茶几。
草编制品的原材料蒲草也非常有意思,它生长在深水中,所以没办法进行人工种植,“种植的话成本会非常高,所以我们采用的蒲草都是野生的”。当地的人们对蒲草充满感情,一方面蒲草心可以作为蔬菜用来食用,另一方面蒲草是主要的编织材料,柔韧、透气、耐用。
在前淘宝村时代,湾头村的草柳编制品以外贸出口为主,当地的编工们仅能赚取供应链最底层的利润。转机发生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草编制品逐渐被国内消费者发现,而随着绿色环保等理念的传播,使用这种天然纯手工的产品被看成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供应链的成长
市场的追捧迅速点燃了湾头村村民的热情,他们用最短的时间了解如何在淘宝上开店、交易、发货,很快,“叮咚”声就成了湾头村男女老少熟悉的声音。在分享电子商务红利的同时,当地的草柳编产业也在发展过程中摸索出了自己的道路。
目前湾头村的草编产业已经形成了非常完整的产业链,有专门收割、售卖蒲草的原材料基地,有售卖草柳编制品配件的商店,有每天来收快件的物流公司。草柳编的产业化发展不仅使得当地的村民从生产者变成了销售者,且带动起大量周边产业的发展,可以说湾头村人人都在分享草柳编发展的红利。
以目暖为例,通过几年的发展,贾培晓已经搭建起了属于目暖自己的供应链,“我们有原料加工车间、原料仓库、产品仓库,销售渠道就在天猫。”
但是湾头村里草柳编制品的生产方式仍然没有太大变化,“这里都是以家庭户为单位,目暖的订单会分散给到编工手中,他们按照要求的式样、材料编织完后,我们会进行统一回收”。目前目暖共有400位左右编工,贾培晓希望可以改变这种类似家庭作坊的状况,让编工在厂房中集中编织,这样可以使产品的质量更有保证,同时可以让编工享受该有的劳动保障。
产业化可以让更多的年轻人拾起这份老手艺,目暖的编工基本都在35岁以上,其中手艺最好的是几个60多岁的老太太。贾培晓希望草柳编产业的兴起可以让年轻人从中发现商机,让家乡的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重塑利益链
贾培晓开始意识到,虽然湾头村的草柳编产业看似红火,但是大家基本都没有品牌意识,而且产品质量也层次不齐,外地客户来到当地进货时,只能依靠眼力辨别。这种情况也同样映射到了线上,“想在几百家草柳编店铺中脱颖而出,我需要打响自己的品牌”。于是,贾培晓关闭了原本的线下渠道,在2009年成立了“目暖”品牌,意为目中恬淡,心生温暖,并入驻天猫。
这个在当时看来有些冒险的决定,如今被证明是正确的。品牌化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目暖所积累的口碑为它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潜在消费群,“尽管我们的产品二次回购率很低,但是口碑传播的效果很好,很多新客户都是老客户介绍来的”。
贾培晓告诉记者,目暖今年要拓展自己的产品线,计划推出几款比较高端的产品:“草编产品目前的利润空间并不大,所以我希望可以从设计、编发等方面提升产品的附加值,继而提高产品价格。”不过贾培晓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给自己增收,而是提高整个草编产业链的利润空间,“我对家乡的草编制品有种情结,希望这门手艺活可以一直传承下去。在过去,我的姥姥忙活一天赚的钱,仅够给我买油条,这绝对低估了草柳编制品的价值。我希望可以提高编工们的收入。”
有这样想法的不止贾培晓一人,草柳编产业同样受了当地政府的重视,针对目前缺乏产品设计人才的状况,政府在商家与工艺美术学院之间牵线搭桥,希望为这个历史悠久的产业注入新鲜血液。
在贾培晓看来,草柳编制品的文化价值大于其使用价值,它首先是手工艺品,然后才是家具。现代人喜欢它正是因为其所包含的的文化价值,“如果有一天,草柳编制品可以机器生产了,那也就没有味道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