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福建 福州 闽南 台湾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图库 视频
论坛 房产 创业 家居 旅游 健身 出国 交友 婚嫁 亲子

      第三套人民币身价倍增 “背绿”1角等价格飙升

      迄今为止,我国发行了五套人民币,第一和第二套因其存世量稀少早已成为钱币收藏市场上藏家们竞相追逐的目标。然而,由于第一和第二套人民币收藏较高的价格门槛,很多藏家开始将目光转向第三套人民币。近几年,在“60年枣红1角”、“62年背绿水印”等第三套人民币中“明星”藏品的带领下,第三套人民币开始成为钱币收藏界的黑马。

      业内专家表示,第三套人民币已经成为人民币收藏市场上的主流,由于目前其未出现第一和第二套人民币收藏价格的高位水平,因此第三套人民币仍有很大的升值空间。同时,专家提醒,目前市场中第三套人民币已经出现伪币,收藏爱好者在收藏时还需擦亮双眼。

      流通38年面额创历史最低

      第三套人民币从1962年4月开始正式发行,直到2000年7月才逐渐淡出百姓视野,在市场上共流通了38年,是目前发行的五套人民币中流通时间最长的,也是我国首次完全独立设计、印制的一套纸币。

      据了解,1962年4月20日-1980年4月15日止,第三套人民币共发行了七种面额、13种版别。其中,主币面值为1元、2元、5元、10元四种,从该套人民币起取消了3元券的发行,辅币是1角、2角、5角三种,共七种面额,全套面值合计18.8元。

      第三套人民币票面设计以工业为主导,工农轻重并举,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从10元券到1元券的正面图案分别为人民代表步出大会堂、练钢工人、车床工人、女拖拉机手、纺织车间、武汉长江大桥、教育与生产相结合,背面是分别为天安门、露天煤矿、石油矿井、牧羊、棉花等充分反映了当时的国情。

      “枣红”1角存世量稀少

      第三套人民币中,1960年版“枣红”1角的正面图案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主色为枣红色,据了解其目前市场价格已涨至8000多元。业内人士表示,“枣红”1角暴涨的原因在于此前其流通环节中的不断损耗,因此存世量稀少,价格也就跟着水涨船高。

      同时,专家表示,“枣红”1角在存世量稀少的同时,价格上涨也来自于其在第三版人民币中的象征意义。1962年4月20日公布发行了两种面额人民币,即1956年版棕色5元券和1960年版枣红色1角券,前者是对1955年3月1日发行的酱紫色5元券的更换调整,属于第二套人民币的最后一个版券,而枣红色1角才真正是第三套人民币的开始。

      “背绿”1角身价成倍增长

      在钱币藏家眼中,第三套人民币中的“背绿”1角绝对是“明星”藏品。目前第三套人民币全套的市场价格为6万多元,其中带水印的“背绿”1角价格高达4万余元。

      据了解,1962年版中的“背绿”1角券因背面菊花两边为墨绿色而得名,分有空心五角星水印和无水印两种。在1966年“背绿”1角开始发行不久,就有市民反映该券的背面颜色与1962年版2角券背面颜色相近不好辨别。因此,中国人民银行于1967年12月15日将其背面颜色调整为酱紫、橘黄,并宣布自1967年12月起银行对1962年版“背绿”1角实行只收不付。仅面市了23个月,“背绿”1角即宣告退出流通领域,成为第三套人民币中存世量稀少的品种之一。

      业内人士表示,“物以稀为贵”是导致“背绿”1角价格飙升的主要原因,而带水印的“背绿”1角在市场中更为稀少,因此成就了其第三套人民币收藏中的“币王”地位。

      收藏“背绿”需防人造水印

      目前,市场中有水印的“背绿”1角价格已超4万元,而无水印的则为4000元,价格相差10倍。一些商家开始制作人造水印的伪币。因此,收藏爱好者在收藏有水印的“背绿”1角时,需擦亮双眼,谨慎出手。

      专家表示,通常真钞水印是造纸过程中趁纸浆未完全吃水、干燥之前经模具挤压形成,压力轻重大小形成图像的明暗层次,且层次过渡自然,富有神韵、图像清晰、立体感强。假钞水印由手工制作,质量低劣。目前所知的制作方法有揭开纸张的夹层,在其中涂上一层糊状物,再将两层纸一并合压,趁湿把纸垫在刻有图像的凹版上经压而成。手工操作动作笨拙,致使具有水印一端的假钞纸张发皱不平。

      此外,真钞的正背面图案均为雕刻凹版印刷,人物的头发根根丝缕清晰可辨,线条光洁凸立。假钞是平版印刷、四色套印,因此图案着墨不匀、纹理不清晰。特别是肖像的头发由网点油墨堆积成片,因此发丝无法辨认。

      责任编辑:王姗菲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海都微信
      海都微信
      海湃APP
      海湃APP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14 举报邮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戏频道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温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06 海峡网(海峡都市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08128号-2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编号:20070802
      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拥有海峡都市报(海峡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福建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本站由速网科技提供CDN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