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福建 福州 闽南 台湾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图库 视频
论坛 房产 创业 家居 旅游 健身 出国 交友 婚嫁 亲子

      中成药将大规模降价 整体降幅不低于10%~15%

      在未来50天之内,近2600家国内中成药企业将迎来一轮针对性降价——在年关前释出的这一重磅消息,让年产值超过5100亿元的中成药产业链各个环节均弥漫着浓厚的担忧情绪。“此次中成药价格整体降幅不低于10%~15%。除了国家机密品种外,其他优质优价的中成药需按10%的降幅调整;而对于那些调整后降幅超过25%的中成药,可分两年时间调价到位。”有接近此次定价改革的相关人士表示。

      事实上,掌握此轮中成药调价大权的发改委已就此事调研审评近一年时间。在刚刚过去的11月间,发改委药品价格评审中心更是连续召开中成药价格临床专业、医保专业评审会,就调价思路和调整幅度进行多轮讨论。

      而正当各大中成药企业对降价预期做着最后的公关之时,海外市场遭到围堵的坏消息又接踵而至。不久前,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发布新闻称,为了进一步帮助人们购买和使用安全的草药制品,从2014年4月30日起将全面禁售未注册的草药制品。而目前中国药企尚无一例中成药成功注册,恐造成明年中成药在英国市场遭遇全面封杀。

      自2012年12月14日《关于调整中成药价格的工作方案》讨论稿公开以来,关于重塑国内中成药产品价格系统的工作便一直在艰难的推进过程中。这也距离讨论稿中“争取在2013年10月底前完成,具体分两批向社会公布调价方案”的时限推延了两三个月时间。距离上一次发改委调整中成药价格,已时隔四年。据悉,伴随讨论稿出台,发改委已联合相关部门针对中药产业进行了系统的摸底调研,相关工作在今年7月下旬就已完成,获得的成本调查及产能、市场数据与发改委相关方案已在两个月前提交给相关部门。

      就如同此前每一次发改委药价调整遭遇的阻力一样,在确定中成药降价大方向之后,具体的降价幅度被几经修改。徘徊与妥协后,至今仍流传着数个版

      本。而在最新流出的降价方案中,优质优价的中成药维持10%的降幅调整,而分两年到位的“通融细则”则将降价幅度红线从此前的“超过40%”下放为“超过25%”,似乎有严政松动的意味。

      与此类似的还有发改委对于保密品种的保护。在第一轮征求意见稿中,国家机密级及以上中药保密处方药品,被要求以现行零售价格为基础,统一按5个点降幅调整。但在第二轮征求意见稿中,调整为“这类药品不降价”。

      此外,关于发改委拟分批推出该目录,第一、二批分别会针对内科、外科、抗肿瘤药与妇科、骨科、皮肤科中成药区隔开来进行调价的说法,随着方案公布时限的逐渐逼近又有了不确定性。

      由于药价调整直接事关企业利润空间挤压,自降价讨论稿的政策苗头刚刚冒尖以来,各大药企的反弹声音便一浪高过一浪。有业内人士表示,中药材原材料成本连年飙升成为各药企向发改委施压的最大“法宝”。过去五六年来,国内中药市场最为常用的200味药材价格指数年均上涨27.7%,尤其是三七、水蛭等药材上涨幅度最大,这在一定程度上给相关中成药生产企业造成颇大的成本压力。

      另一方面,本土市场的利润被政策进一步摊薄,一些走在前面尝试海外拓展的中成药企业却又“屋漏偏逢连夜雨”,在包括英国在内的一些海外市场遭到了“严打”。英国从2011年开始实施欧盟规定,中成药产品必须要拿到产品的注册执照才能上市,没有注册执照的中成药库存销完、保质期结束后不能再进货。由于目前在英销售的这一两百种中成药中,尚无任何一个中成药成功获得注册。这也意味着明年4月30日以后,目前英国市场上的中成药存货将全部下架。

      英国市场下架、中成药闯关美国FDA大门难的消息频出,中成药海外战略正遭受着严厉拷问。“由于缺少受市场认可的中药标准体系,中医药在国际市场上仍处于尴尬地位,身份难以合法化,难以在国际市场上成为主流。”中投顾问产业研究部经理郭凡礼指出。

      责任编辑:陈川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海都微信
      海都微信
      海湃APP
      海湃APP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14 举报邮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戏频道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温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06 海峡网(海峡都市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08128号-2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编号:20070802
      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拥有海峡都市报(海峡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福建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本站由速网科技提供CDN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