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证监会近期发布了一系列货币市场基金改革措施,以确保不会再出现2008年金融危机中跌破面值的情况。一旦方案被最终通过,机构投资者将不会再享有固定每份1美元的价格,对大多数个人投资者而言,这项变革将不会直接影响他们对货币基金的投资,同时也胜过去年未获得通过的浮动净值改革。
改革缘起
2008年秋天,雷曼兄弟破产倒闭后,投资于雷曼兄弟短期债券的货币市场基金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这些货币市场基金净值跌破了固定的每份1美元,也就是“跌破面值”。不仅引发了挤兑风潮,也使危机在市场中迅速蔓延。美国财政部立即发布了临时担保计划,平息风波稳定市场情绪。此后,美国证监会一直在寻求对货币市场基金的改革方案。在基金业的大力支持下,美国证监会于2010年在Dodd-Frank法案中增补条例,要求货币市场基金提高信用质量,缩短到期期限,强化透明度和增加组合流动性,并使其在金融市场动荡时保持弹性。而最新的改革方案,正是建立在这些基础上。
新方案目标
目前,大部分共同基金的单位净值基于实际净资产价值,即NAV。而NAV的计算方法,通常取收盘价格计算组合总资产价值,再除以总份额数得到。因为这个价值的高低与金融市场息息相关,所以我们一般称之为“浮动资产净值”。
相比之下,出于简化现金管理、结算和税务规划的目的,货币市场基金每个基金单位的净值恒定为1美元。去年,前证监会主席Mary Schapiro提出一份改革方案,要求所有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使用浮动资产净值结算,此方案随即受到强烈反对。基金行业担心,如果采用浮动净值,将毁坏货币市场基金的核心原则及其对投资者的价值,会对以货币市场基金作为现金管理工具的个人投资者失去吸引力。最终,监督委员会五名委员中的三人投了反对票,改革方案流产。
新的改革方案建议暂时搁置投资于国债和政府债券的货币市场基金,同时对投资于企业短期债券和其他债券的所谓“优质基金”区分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目的是减少货币市场基金出现大规模挤兑风险;缓解货币市场基金在面对极端情况下被大额赎回的压力;保留货币市场基金在短期融资市场的收益率;强化货币市场基金的风险透明度。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