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福建 福州 闽南 台湾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图库 视频
论坛 房产 创业 家居 旅游 健身 出国 交友 婚嫁 亲子

      银行理财经理热心过度 风险承受能力评估成摆设

      在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如误导销售、信息披露不充分、理财资金与银行自营资金没有完全分离等问题。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银行存在不太重视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评估的现象,理财经理甚至可以按照客户的需求为其代填理财产品风险评估报告,或指导客户使其得到想要的测评答案,致使风险测评流于形式。

      风险测评沦为摆设?

      日前,记者去某银行办理业务,遇到一位老大爷正在进行个人风险承受能力评估,第一次测评结果是“稳健型”。然而老大爷要求购买的一款理财产品,风险等级较高,他也愿意购买。于是在理财经理的“指导”下,该名老大爷再次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最后老大爷如愿地买到其想要的那款理财产品。

      上述例子并非少见,据荆楚网报道,市民王小姐前几天去某股份制银行咨询理财产品,该银行理财经理竟然全程代填风险报告,根本没让她仔细阅读风险评估报告内容。王小姐表示,自己从没有投资经历,但是在第五题询问投资经验的时候,理财经理为她选了“B、少于2年”的选项,而不是“A、没有经验”。

      对于以上罗列的情况,某国有大行网点的理财经理曾坦言,原则上风险测评过不了是不会建议客户购买理财产品的,但如果客户执意购买,就得看客户需求了。

      据证券时报网报道,上海某咨询管理公司职员陆先生认为,风险评估挺没意义的。他在浦发银行(9.70, -0.08, -0.82%)做风险评估时,就是填资料,客户经理其实没有讲解风险评估的内容,主要是问他准备买哪款产品,并推荐产品。他说,其实就是手抄资料以及签字,没有实际意义。

      风险报告用处有多大?

      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评估,究竟是否如同某些投资者说的那样“没意义”呢?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风险评估报告,是专业评估人员根据项目主办单位提供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对目标项目的全面调查、综合分析和科学判断,确定目标项目是否可行的经济文书。

      事实上,早在2011年11月份银监会就出台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对银行理财产品风险评估做了强调。其中,第二十八条明确表示,商业银行应当在客户首次购买理财产品前在本行网点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商业银行完成客户风险承受能力评估后应当将风险承受能力评估结果告知客户,由客户签名确认后留存。

      前不久,银监会发布的“35号文”明确,银行开展理财业务销售活动应按照风险匹配原则,严格区分一般个人客户、高资产净值客户和私人银行客户,进行理财产品销售的分类管理,提供适应不同类型客户投资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严格风险自担。

      银行业内人士指出,这在强调商业银行销售规范的同时,也强调投资者“买者自负”的问题。他表示,银行销售产品要卖给对的人,那么投资者在选择产品时,也要量力而行、认清风险,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真正做到“买者自负”。

      责任编辑:王姗菲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海都微信
      海都微信
      海湃APP
      海湃APP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14 举报邮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戏频道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温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06 海峡网(海峡都市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08128号-2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编号:20070802
      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拥有海峡都市报(海峡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福建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本站由速网科技提供CDN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