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正在进行的金融改革,核心关键词就是利率市场化。曾有媒体多次报道,未来利率市场化,将可能导致经营不善的银行倒闭。
大伙对此担心,银行真的会破产吗?那我存里面儿的钱还能安全么?听上去大大的“金融改革”,其实事关每一个人的储蓄安全和理财生活。
在中国老百姓心里,把钱存在银行,那就等于是放进了“保险柜”,谁都知道,银行是安全的,那么钱自然也是安全的。可这种心态如今正在发生改变。
去年底,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就表示,正在酝酿加快推出银行破产条例。从没听过银行也会倒闭的大伙。
什么是银行破产?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开发银行陕西分行行长黄俊回答:“银行破产就是银行资不抵债,银行的核心资本不能够支撑运转的时候就会破产。其实在市场经济语境下,银行跟企业一样,因经营不善,资不抵债它也会破产。”
也就是说,如果银行破产了,老百姓存在里面的钱也是有风险的。根据中国之声在包括北上广在内的20个大中城市做调查显示,如今担心自个存款安全的人占比64.9%。如果只能把钱存到一家银行,选择国有四大行的人数,占比高达72.9%。全国政协委员也是央行副行长的易纲回答,中小机构可以倒,大机构也可能会倒。
易纲:大家的共识是说,小的金融机构是可以倒的。大的金融机构也可能倒。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它的自由进入和自由退出,应该是充分的。
这正是利率市场化可能带来的结果。让银行充分竞争,谁的存款利率高,谁更安全,老百姓就选谁。那么换句话说,谁竞争不过别人,客户流失的多,谁就可能倒下。但如此一来,银行倒是去追逐利润了,老百姓的钱岂不是要打水漂了么?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回答:“不能否认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也有可能增加了银行的风险,直接会影响到存款人的财产。所以今天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护存款人的利益。”
这就是今年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健全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机制”的意思了。简单说,就是银行可以倒,但老百姓的存款必须保。怎么保呢?由银行们集中起来建一个保险机构,各家儿作为投保人按一定比例缴纳保险费,这样就建成了一个存款保险的准备金。如果哪家不幸倒下了,保险机构就会提供财务救助或者直接向存款人支付存款。
上百个国家已经建立的这种存款保险制度,在我国何时会推出呢?全国政协委员、央行副行长易纲回答:“我想现在条件基本上成熟了,可以考虑抓紧出台。”
是不是我把钱存在哪一家银行都享受这种保险呢?在央行行长周小川此前一篇署名文章里提到,实行强制性存款保险,使之覆盖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这就是说,无论你把钱放在哪一家,都能得到制度保障。
那么,是不是我的存款能全部都要回来呢?周小川的回答是,在规定限额内全额赔付,超过部分仍有权从该机构清算资产中得到追偿。目前业内最多的猜测是最高50万额度,但尚未经官方证实。
可为什么要设个上限呢?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回答: “防止小额存款人,集中在同一时间去挤兑,把银行的钱取出来。本来银行没有大的问题,因为你的挤兑,造成流动性困难,真的出问题了。”
于是,专家建议,大伙要转变储蓄方式,鸡蛋可别放在一个篮子里,大额存款呢要分开存放,来分摊风险。从前国家兜底儿,银行存款虽依赖国家信用做隐形担保而安全,但恰恰也受到最高利率的限制,利率不能太高,否则赔付压力太大。
那么,为什么非要放开利率上限,走利率市场化的路呢?全国人大代表、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行长周学东回答:“银行你现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存款,你只有有了存款才能发放贷款。如果你银行不逐步的提高存款利率,资金可能大量就会流出银行,甚至流出到互联网金融了,再不改革,以前那种好日子不可能再持续了。”
放开存款上限,是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步。因为关系到每一个老百姓的存款安全,对它的推进,慎之又慎。从这个意义上,存款保险制度,正是这种“放开”的前提条件。它的小心护航,将卸下市场的担忧,从而开启最终惠及每位储户的金融改革新时代。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