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网-海峡都市报讯(海都网记者 李进) 昨日,我们报道了业内人士透露福州也有一些银行客户经理违规做“飞单”,介绍销售总行批准范围外的理财产品,使得一些投资者承担了风险。报道引起不少福州市民的关注,纷纷询问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时,如何分辨该产品是银行发行的产品、银行代销的产品,还是“飞单”。
记者了解到,目前,银行在售的理财产品主要有两种,一是银行发行的产品,二是银行代销的产品;而客户经理做“飞单”,是银行禁止的。在榕一家国有银行的客户经理告诉记者,目前客户经理做“飞单”时,一般都是理财产品的发行单位或承销单位通过快递的方式,将理财产品的合同寄给客户经理,投资者在合同上签字时也有可能是在银行的网点进行,而资金也可能是通过该银行柜台转到指定账户。
那么普通投资者如何分辨该产品是否是客户经理的“飞单”?在榕另一家国有银行的理财经理介绍,如果是银行发行的产品,那么合同甲乙双方就是客户和银行。购买银行代销的基金以及保险产品,那么客户缴款后拿到的是银行出具的基金或保险的凭证,而不是转账凭条。如果客户购买的是银行代销的信托产品或私募产品,那么则难以分辨,因为客户缴款后拿到的也是转账凭条。他建议,遇到这种难以判断的情况,客户可以要求客户经理出具银行与产品发行或承销公司签订的代销协议,“购买理财产品时,客户还是要仔细看合同,多了解产品情况后再行购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