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福建 福州 闽南 台湾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图库 视频
论坛 房产 创业 家居 旅游 健身 出国 交友 婚嫁 亲子

      中国消费经济崛起,服务业进入投资黄金期

           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结束,传统消费的“衣食住”需求趋于下降,连带着工业化也步入中后期。但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步入萧条,而是需求发生了升级,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医疗保健等新兴消费百花齐放,服务业的兴旺才刚刚开始。本文将从微观视角探寻中国新兴消费的亮点,结论是中国经济的另一面充满希望!摘要:

      外需不济依靠内需,工业疲软消费托底。4月外贸出口同比-6.4%,外需短期走弱几成定局。内需中工业投资依旧疲软,消费渐成中流砥柱。人口红利消退后服务业将成为主角,年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了消费的重要性。

      城乡居民消费:传统消费式微,新兴消费崛起。经济结构变迁影响消费结构。工业化进入后期,消费支出中,代表“衣、食、住”的传统消费占比不断下滑,而新兴消费(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医疗保健)占比则不断提高。

      旅游休闲消费:出境游强势崛起,出国游取代港澳游。城镇居民各类新兴消费中,交通通信消费占比最高,其中又以出境旅游消费最具代表性。2010-2014年间,国内居民出境游人数年均增速在20%左右,2014年国内居民出境人次达到1.17亿。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同样会影响居民出境游的目的地选择。11年以来出国游人数持续高增,而港澳游人数增速却每况愈下。

      教育类消费:学区房价格高企,民办小学难入学。当前中国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公共教育资源稀缺,高质量民办教育资源供不应求,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优质民办教师稀缺,民办学校生师比上升;二是择校权令学区房价格激增;三是优质民办小学“高报考低录取”现象盛行。

      文化类消费:电影票房持续增长,国产进口分庭抗礼。电影被称为“第七艺术”,其特殊性在于可重复消费。2013年以来,中国电影票房收入持续增长,15年春节黄金周票房收入达到15亿元。从片源结构上看,国产品和进口片各占一半,但仍存较为严重的行政管制,竞争并不充分。

      娱乐类消费:全民娱乐时代,审美雅俗共赏。截至15年5月,电视剧收视率前十中湖南卫视与央视综合各占五个席位,可谓雅俗共赏。而就全天收视率来看,以娱乐性和时尚性为代表的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和江苏卫视稳居前三。电视节目收视率与节目娱乐性高度相关,表明全民娱乐时代已经到来。

      体育类消费:市场带动票房,恒大成为典范。以中超为代表,随着反腐推进和民资参与度提高,足球市场化水平提高,赞助商信心回暖,各俱乐部加大资金投入引入强援,联赛观赏性大幅提升,带动收入改善。14年中超公司收入达到4.4亿元,广州恒大13年中超和亚冠票房合计1.28亿元,成为典范。

      医药类消费:需求广阔蓝海,倒逼供给放松。人均收入大幅增长、人口老龄化预示中国居民医药消费空间巨大。改革开放后的30年间,中国人均医疗条件并未有实质改善。但药品药费却水涨船高。08-13年中国药品销售额年均增长15%。而中国医药工业销售收入也持续增长,增速维持在20%以上。

      需求旺盛前景广阔,服务业垄断需放开。人口红利结束,中国经济主旋律由工业转为服务业,居民对于教育、医疗、文化等服务需求日益高涨。但有效供给不足令需求未能得到满足。几乎所有服务业都被国有企业垄断,因而国企改革的一个重要看点即是垄断服务业的放开。14年中超票房创历史新高、15年2月中国电影票房创全球冠军,一线城市学区房暴涨反映的教育供不应求等等,均反映服务业需求强烈,而核心是打破垄断、增加有效供给。

       

      1.外需不济扩大内需,工业疲软消费托底

      外需走弱几成定局。15年4月我国外贸出口同比下滑6.4%,大幅不及市场预期的1.6%,离全年6%的外贸增长目标也相去甚远。而从总理近期的表态来看,并不希望通过贬值刺激出口来稳增长,因为难以调整中国经济结构,而倾向于扩大内需。这意味着短期内外需走弱几成定局,内需是稳增长的主力。

      内需依靠消费托底。而内需当中,工业投资表现依旧疲软,消费渐成中流砥柱。4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仅5.9%,依然偏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则下滑至9.4%,创04年12月以来新低,其中三大类投资增速全面滑坡。消费增速虽随受经济下滑影响而稳中趋降,但其表现依然远好于工业投资。

      增长动力决定经济未来。从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看,过去我们依赖人口红利、出口等增长动力支撑,而未来将从数量型增长转向质量型增长,增长动力将来自于人力资本、改革和创新。这意味着工业化时代已经进入后半场,轻资产、重人力资本的服务业将取而代之成为主角。

      年初总理在全国两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曾指出,未来消费领域的新增长点或来自于养老家政健康消费、信息消费、旅游休闲消费、绿色消费、住房消费和教育文化体育消费。这意味着消费作为内需中的“另一面”已受到重视,或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中流砥柱,而大众消费时代或已曙光初现。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谢秋玲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海都微信
      海都微信
      海湃APP
      海湃APP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14 举报邮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戏频道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温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06 海峡网(海峡都市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08128号-2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编号:20070802
      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拥有海峡都市报(海峡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福建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本站由速网科技提供CDN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