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出有效投资扩大有效供给
去年来,漳州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加快有效投资、加速工业调整等方面持续发力,促进漳州产业布局更合理科学和优化。
加快促进有效投资,继续实施新一轮技改、智能化改造提升工程、机器换工专项行动,引导现有企业加大技术改造,进行工艺流程再造、设备更新换代、技术和产品升级,全面提升供给效率。组织实施“互联网+”专项行动,加快推进互联网与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益民服务、现代商贸、海洋经济、文创媒体等领域的融合创新,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加速工业结构调整,深入落实《漳州市〈中国制造2025〉实施纲要》,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集中力量发展石油化工、特殊钢铁、装备制造、食品工业等主导产业和电子信息、新型材料、清洁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瞄准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工业基础和绿色发展等关键环节,加快突破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推动工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产业竞争力和对工业跨越发展的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步伐加快,新增设施农业2.2万亩、“三品一标”87个,建设高标准农田13.8万亩、补充耕地1.13万亩,134家农业企业获批第八轮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总数位居全省首位。
加强服务业发展,201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3%,增幅位居全省首位,入选中国“电子商务百佳城市”,电子商务交易额230亿元,增长65%;东山列入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全市接待游客2640万人次、增长18.3%,旅游总收入300亿元、增长25%;商品住房销售面积增长40%。
“减”轻企业包袱优化营商环境
去年来,漳州市着力推进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和网上行政审批等“四单一网”的建设,相继出台《关于促进外贸出口增长的六条意见》《有效降低企业成本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仅2016年,漳州就取消调整市级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198项,建立并公布“八张清单”,在全省率先实现乡镇权责清单全覆盖。
漳州高新区探索建立“会审制”审批改革模式,实现入园项目由“逐案审批”到“区域会审”。同时设立高新区行政审批局,相对集中行使发改、规划、住建、环保、商务等部门行政许可权,探索形成“一个部门审批、一个窗口受理、一支队伍监管”的管理模式,明确标准限时办结,简化优化缩短流程。
市行政服务中心还建立完善“一项一码、一口受理、同步审批、限时办结、信息共享”的投资项目并联审查审批机制和“全流程监管服务平台”。去年8月,市行政服务中心在全国率先开展“多评一表、多图一审”改革试点,改多种评估、评价、报告、论证为一表评估机制,让“一摞报告变一张表”成为漳州项目审批的常态;改多个部门、多种图纸审查为联合审图、集中审图。改革后项目评估及审图时间仅需80天,比以前节省230天,这一改革经验在首届全国政务服务高级研讨会上推广。
去年,漳州继续加强涉企收费监督,坚决取消不合理的市定涉企收费项目,在市级权限内降低收费偏高项目收费标准,减轻企业负担,已累计减免涉企税费30.8亿元。
受益一系列的审批制度改革,漳州企业焕发新活力。2016年,漳州514个市级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480亿元,98个省级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01亿元,121个列入省行动计划在建项目完成投资422亿元,均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50个、建成或部分建成135个。列入省级重点上市后备企业51家,新增新三板挂牌12家、海交中心挂牌10家;企业直接融资260.1亿元、增长11.7%。
“乘”以双创效应激活经济动力
去年来,漳州市不断推动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过出台扶持政策、拓展服务领域、营造创新创业氛围等一系列措施,打造漳州双创热土,扩大双创“乘法”效应,凝聚经济发展新动能。
加大扶持力度。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印发漳州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的通知》《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和《关于支持和促进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七条措施的通知》等文件,真金白银激发创新活力。
推进众创空间建设。采用“公办民助”“国企与民营合作”“民营资本投入”“高校为主举办”等方式,多渠道投入建设众创空间。目前,漳州建设了专注农产品安全的悦农庄、突出互联网创新创业的图灵、注重股权投资的鼓浪众创空间、开展返乡创业的创客龙海西梦工场、服务妇女创业的两岸女性创客空间,建立“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孵化链条的圆山创客、专业化发展的科能物联网众创空间、开展文化领域创新创业的永润文化创客小镇、提升地方特色农产品的硒博士众创空间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创客空间,形成了多元发展格局。目前,全市已建成投入使用的众创空间共有23家,其中省级众创空间10家,市级众创空间11家。
支持创新发展。目前,漳州支持基于“互联网+”“生物科技与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业”“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意产业”等新技术、创新模式、新兴业态的创业创新。探索了创客孵化型、专业服务型、投资促进型、培训辅导型、企业内部专业孵化等多种运营模式。
营造“双创”文化氛围。在推进“双创”工作中,漳州市积极举办创新创业活动,已先后举办了省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钟表设计大赛、全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论坛漳州峰会、沙画艺术创意大师赛、“双创在福建走进漳州”活动等创业创新赛事及活动,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资源汇聚漳州。
去“除”过剩产能产业转型升级
漳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遵循“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和“新动能培育和传统动能提升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在有效化解过剩产能中,推动产业供给结构优化,有效增量扩大。
漳州提出,对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不达标的落后产能,必须在规定的时限内依法依规进行整改,对达标无望的项目及企业依法依规提请关停清退。加大无证违法生产企业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地条钢”等无证生产行为,取缔淘汰非法生产经营企业,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对国家和省里产业政策明令淘汰的装备、工艺和产品,实现应退尽退。鼓励资源利用率、产出率低下以及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企业,淘汰落后装备工艺,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装备高端化、智能化程度,实现产业升级或转型发展。
除严禁新增过剩产能、淘汰压减过剩低效产能外,漳州还实施产业龙头促进计划、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和创新示范工程,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20家、高新技术企业2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专利授权3500件;成立汽车、钢铁产业联盟。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