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创业频道>创业资讯
分享

2017年经信系统寻找行业工匠系列报道之十:“惠安石雕”泉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蒋清兰

工匠亮点:蒋清兰出生于雕刻世家,长期从事石玉雕艺术创作,擅长影雕技艺,是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石玉雕专委会委员。福建师范大学艺术设计专业毕业,先后获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青年大师、福建省三八红旗手、福建省雕刻艺术大师、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泉州市技能大师,入选泉州市高层次人才。作品在国内外知名展会(大赛)中屡获金奖,多件作品被西班牙马德里中国文化中心和福建省艺术馆等永久收藏。

蒋清兰:开创石雕行业新品类 打造非遗“出海”新模式

惠安石雕底蕴深厚,源远流长,上世纪90年代,出生于石雕世家的惠安崇武艺苑石材雕刻厂艺术总监蒋清兰,从父辈手中接过这门老手艺,成为了非遗传承人。二十多年来,蒋清兰不断挑战自我,创新传统石雕,影雕技艺和现代的文化元素相融合的文化石雕作品,使作品更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蒋清兰还积极探索非遗文化走出国门的新办法,通过四处参加展会的方式,推动传统石雕在海外的传播,为非遗“出海”进行有益的探索。

“以退为进”四处求学

融会贯通开创新技法

蒋清兰出生于一个雕刻世家,父亲和爷爷都是当时国营石雕厂中的老匠人,她的童年就是在叮叮当当的凿石声中度过的。看着一块块笨重呆板的石板伴随着此起彼伏的凿石声,在父辈们灵巧地雕琢之下幻化成一幅幅精美的画面,蒋清兰的心里也种下了一个小小的“石雕梦”。

1993年,蒋清兰从惠安职校雕刻专业毕业,正式开始了她的雕刻生涯。由于从小受父辈熏陶,加之崇武国际石头工厂的天然地理优势,蒋清兰早期的事业发展得格外顺利,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受到了肯定,不到五年时间,她就独当一面,创办了属于自己的独立工作室。

2017年经信系统寻找行业工匠系列报道之十:“惠安石雕”泉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蒋清兰

然而创业以后,蒋清兰才慢慢体会其中的艰难。蒋清兰告诉记者,有一段日子她非常地迷茫,一方面她知道时代在变,不能再循着老路去做石雕了,这样只有死路一条。另一方面她又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里,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创新。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蒋清兰决定到清华大学、集美大学等专业美术院校“充电”,学习了许多设计方面的相关知识。而这一番进修,也让蒋清兰对石雕技艺有了很大的改观,重新找了让这门技术“焕发生机”的方法。

回归工作后,蒋清兰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和创新,她的想法,也不再被前人一些固有的经验所局限。“越是别人不敢做的,越是别人做的少的,我们越是要做。”

2017年经信系统寻找行业工匠系列报道之十:“惠安石雕”泉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蒋清兰

一改传统影雕石板方方正正,平面的刻板印象。作品《悟》以创意性的构思,将惠安女浓缩在手机屏幕之上,韵味隽永。将传统石雕工艺与现代创意设计手法巧妙结合,令人惊叹不已。

2017年经信系统寻找行业工匠系列报道之十:“惠安石雕”泉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蒋清兰

代表作《惠女之窗》以书和窗作为设计元素,汉白玉和中国黑为材料,运用传统影雕、镂空雕、镶嵌等多种雕刻手法。该作品创作于2015年12月,荣获2016年作品《惠女之窗》荣获泉州“海丝”文化衍生品创意设计大赛金奖。透过这扇惠女之窗让人们看到更多不一样的惠女生活状态,勤劳、质朴、热爱生活。传统石雕手工艺结合现代创意设计的手法来表现;以书和窗作为设计元素,运用传统影雕和镂空雕等工艺透过这扇时尚之窗,弘扬惠女精神,传统石雕文化。

2017年经信系统寻找行业工匠系列报道之十:“惠安石雕”泉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蒋清兰

工作室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蒋清兰2017年的新作《东方女神 世界共仰》。作品外观好似一艘扬帆起航的船。而船身则是由一个信封组合而成的,正面刻着彩色泉州天后宫惠女朝圣的景象,背面则刻有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诗句。蒋清兰介绍到,“这幅作品创作背景是当时正值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去世,创作灵感来源于《乡愁》这首广为人知的诗中。采用沉雕、线雕、彩色影雕、镂空雕、卯榫结构等雕刻手法,弘扬石雕文化惠女文化,海丝文化和世界性的妈祖文化。”

蒋清兰的作品大量以惠女为题材呈现。作为土生土长的惠安人,蒋清兰基于对家乡和“惠女”的情结,不断创新作品表现手法,结合现代艺术元素,把惠安当地文化、惠安女风情等特色元素融入作品中。蒋清兰说,“作为惠安女感到很骄傲,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让更多人了解惠女文化,传递正能量。”在一些重要场合里,她更是身着惠女服饰,现场展现影雕技艺,从而提升影雕的影响力。

多件作品被国内外众多权威艺术机构和个人收藏。其中西班牙马德里中国文化中心1件,福建省艺术馆2件,泉州市非遗馆2件。

身体力行“传帮带”

探索非遗“出海”新路径

2017年经信系统寻找行业工匠系列报道之十:“惠安石雕”泉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蒋清兰

由于市场对石雕的需求有限,订单量也就有限,永远都是“僧多粥少”的局面,在无形之中也抬高了对从业者的门槛,如果还停留在早期匠人的老一套,不会去创新去设计,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出局。加之年轻一代缺乏耐性,无法忍受雕刻现场艰苦的环境,也导致了这门技艺出现了严重断层。

作为一个从业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传传承人,蒋清兰感受到了自己身上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为了能让这门传统技艺得到良好的传承,她也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她苦心孤诣地培养工作室的每一位学徒,倾其所有地去把自己的手艺传授给他们。

2017年经信系统寻找行业工匠系列报道之十:“惠安石雕”泉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蒋清兰

不少学徒从十几岁就开始跟着蒋清兰学,在她的悉心教导之下都一个个顺利出师,而工作室也成为了高校的实践基地,同时也是惠安旅游影雕体验点。蒋清兰先后参加了福建省文联、师院联合举办的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石雕艺术中青年传承人高级研修班,中国民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专题研讨班,华侨大学工艺美术高研班,更被推选为“工艺美术高研班”校友会副会长。

与此同时,蒋清兰还不忘将这门家乡的手艺推向更广阔的市场,以进一步扩大惠安石雕的知名度、影响力,让更多的人认识这门技艺,爱上这门技艺。她的身影活跃在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在亚洲艺术节现场影调技艺表演上,在台湾台中市百年百艺30展风华雕塑展/惠安雕刻艺术交流展,在韩国坡州市“2016韩中现代美术交流展”,她用自己的作品和坚持为惠安石雕打响了名气,造就了一张颇具辨识度的中国传统工艺名片,以参加展会的形式打造了非遗“出海”的新模式。

艺无止境,蒋清兰用自己精湛的技艺和虔诚的匠心,终于将石雕技艺打造成一项文化气息浓厚的特色产业。(海峡网记者 陈星宇 傅心婕)

责任编辑:黄仙妹

最新创业资讯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万里海丝路 千年刺桐情》情景音画推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