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创业频道>创业资讯
分享

工匠亮点:林建军,国家级非遗项目莆田木雕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莆田市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被授予“中国竹刻艺术大师”称号。融汇中西开创“纹雕”新技法,并大胆向沉香、檀香雕刻挑战,雕刻作品屡获国家级金奖,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莆田木雕唯一的传承人代表,携13件作品入围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并获得多国贵宾的高度赞誉。

林建军:微雕里的“大”世界,雕出一代“中国梦”

海峡网讯(记者 陈星宇 傅心婕)在追求“短平快”的时代,雕刻这种“慢工出细活”的手艺似乎与社会节奏背道而驰,而莆田市藏雲堂精微透雕艺术研究院院长林建军却始终默默地用自己的坚持和作品发声,多年磨一剑,精雕细琢,追求极致,让莆田精微透雕站在世界文化舞台的中央,完成了一个手艺人对“工匠精神”最好的诠释,也彰显着新一代手艺人的“中国梦”。

林建军:微雕里的“大”世界,雕出一代“中国梦”

艰辛学艺路,只为谋生活

林建军1979年出生于福建莆田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谈及最初和精微木雕结缘,我们并没有从林建军口中听到诸如是因为“兴趣使然”、“热爱所至”之类的话。林建军坦言,一开始接触这门手艺完全是被动的,根本谈不上什么喜欢。出生农村家庭的他家中经济条件有限,95年初中毕业后,盐场工作的父母无力承担他与弟弟妹妹的读书费用,学门手艺成了唯一出路。碰巧林建军的二姨妈是工艺厂里的大师,林建军儿时寒暑假也常去看她雕木雕,有了这层亲戚关系,林建军才得以在当时机会寥寥的情况下拜得名师,成为一名木雕学徒。

学习木雕绝非易事,其难度丝毫不亚于那些复杂方程式和拗口的古文。林建军每天要接触各种各样的雕刻刀具,初学者若操作不当,这些刀具一不小心就可能从工具变成伤人的利器。林建军食指的筋就曾被扎断过,花了八年时间才恢复过来。而林建军的一位同事因工作时分神,被电锯削断了三根手指。

对于当时年仅十多岁的林建军来说,这项高难度、高风险的工作并没有令他退怯,因为生活不允许他放弃,只有往前走。正是凭着这样一股“无知者无畏”的勇气,林建军在精微透雕行业里一坚持便是数十年。他也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能将这原本“养家糊口”的手艺做出名气,成为行业里的先驱。即便获得荣誉无数,林建军依旧保持着一颗平常心,“没什么‘工匠精神’,做我们这行最讲究‘心无旁骛’,我觉得我和团队能成功,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们够严格、够专注。如果一个人的心老沉不下来,或者总想着快赚大钱,浮浮躁躁的,那他就肯定做不好艺术”,面对外界加之于他的“工匠精神”,林建军如是回答。但也许正因为林建军这份不矫揉造作的朴素,他的作品才如此贴近生活,如此地打动人心。

大胆创新,开创纹雕新技法

林建军认为,雕木雕不存在“好不好玩”这一说,因为它有着一套极其严谨的创作流程,从来不是一蹴而就。有一件“红色娘子军”的作品,光造型设计就耗费了林建军整整三年时间,前前后后更是修改了无数次。为了使作品造型无限贴近原型,林建军专门请教了专业的芭蕾舞者,在她指点之下又对细节进行一次又一次的精进,甚至连人物表情、脚落地姿势和脚后跟姿势,都必须“较真”。林建军眼中,没有形似神似,只有形神皆貌,像是将原造型复制出来的一样,才接近他的标准。

林建军:微雕里的“大”世界,雕出一代“中国梦”

作品:红色娘子军

林建军:微雕里的“大”世界,雕出一代“中国梦”

木雕工作室

据林建军介绍,雕刻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一件作品少则一两月,多则花上五六年的也十分常见;并且,精雕微透雕不仅周期长,原材料成本也非常高昂,在作品完成之前是没有任何收入的,若没有经济实力和客户订单将难以支撑下去;雕刻创作的过程要比外界想象的更为枯燥,常常几个小时坐那儿全神贯注,一天下来常常身体僵硬、腰酸腿疼,但作品完成的那一刻,所有的苦累似乎又都烟消云散。

要问起林建军自己最满意的作品,他似乎也难择其一,在他看来,社会是进步的,人也是进步的,也许有的作品在刚完成那一刻觉得不错,但过几年来看又会觉得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精微透雕不仅考验的是雕刻的功力,还需要融汇贯通很多知识,手艺人必须不断去阅读、去涉猎多个领域的知识,才能赋予自己创作以灵魂,更加具有表现张力和感染力。用林建军的话总结,即“动手重要,动脑更重要。”

动手又动脑的林建军,在扎根传统雕刻的同时,更是广泛吸取西方艺术精华,大胆创新,开创了“纹雕”新技法,凭借这一新技法,林建军在全国性工艺大师精品比赛中屡获殊荣。2008年核雕《三仙醉酒》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金奖;同年,竹刻作品《溪山行旅图》获中国收藏协会最喜爱的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金奖,并被授予“中国竹刻艺术大师”称号。

林建军:微雕里的“大”世界,雕出一代“中国梦”

诸诉民族情,雕刻“中国梦”

精微透雕作为一项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将它与时代与世界联结起来,也是林建军一直在探索思考的东西,而他也确实做到了。今年九月,林建军共计十三件作品惊艳亮相厦门金砖国家峰会,其中作品《事事如意》更是受到了外国元首的高度赞誉,有人还专门拿起放大镜仔细端详(作品雕镂了56只狮子,蕴含56个民族是一家、国泰民安之意;其中的如意、灵芝、钱币等,象征财源广进、事事如意),对中国这一项传统技艺惊叹不已。林建军三年多来的精雕细琢、吹毛求疵,终于让精微透雕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光彩。

当下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流通的时代,各国工匠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作为新时代的工匠,林建军表示他也必须要具备全球化的视野,而不能仅仅局限于老一辈人传承下来的物什。只有不断潜心学习,精益求精,时刻保持一颗“倔强”的心,才能让这份民族性的瑰宝历久弥新,屹立于世界文化舞台的中央。

聊起林建军的“中国梦”,他表示自己的目标就是能成为“一代巨匠”,创作出最能打动人心的作品。作为一个手艺人,传承工匠精神就是他的“中国梦”,不断创新赋予这些老手艺新兴的时代力量就是他的“中国梦”。

责任编辑:庄婷婷

最新创业资讯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福建省第九届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在榕举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