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党代会报告提出,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的新机制。
泉州作为全省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最为活跃的城市,拥有创新创业的沃土。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就做好新形势下的创业工作出台系列扶持措施,创业政策体系日渐完善。
在创业平台上,我市相继建成16家创业大本营,带动8000多人就业,创业带动就业展现出“燎原”态势。与此同时,涌现出59家众创空间,吸引5630名创客入驻,带动了一批高校毕业生就业,营造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记者 吴宗宝
政策保障 每年500万元扶持创业
作为创新创业的主体,青年人群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普遍缺乏的就是资金、经验、场所等现实问题。我市出台《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泉州市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实施意见》等,形成一套完善的创业扶持政策体系,并提出至2017年全市将引领3000名大学生实现创业,同时在各县(市、区)和高校重点扶持建设15个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每年评选资助10—20个优质大学生创业项目。
市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用于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创业项目扶持及创业培训,在政策年限、创业培训、工商注册、税收、社会保险补贴、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都给予优惠或扶持。在市人社局推动下,我市建成高校毕业生互联网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大本营)16家,成功孵化800多个项目、5000多名创业毕业生,带动8000多人就业。
市人社局还收集了国家层面39份政策文件,编制成《青年创业政策文件目录》,指导开展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群体自主创业。同时,开展30多场就业创业政策宣讲活动,组建了一支涵盖专家教授、优秀企业家、企业高管等200多名的创业导师队伍。
平台打造 涌现出59家众创空间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出台多个配套政策,从建设资金补助、科技项目申报、科技人才政策等方面给予众创空间建设重点扶持,同时发挥创新资源集聚和开发开放优势,致力打造资源集聚的众创示范空间。
全市众创空间活力迸发,涌现出综合生态型、文化创业型、产业链整合型等六大类众创空间类型,逐步形成“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新型创新创业孵化链条,为大众创业创新提供了良好生态环境。截至目前,创客领SHOW、星期YI创客空间等59家众创空间,集中汇聚了5630名创客,孵化出626家创新创业企业的1080个项目。
未来,我市还将加强产学研协同以及大中小企业联合,加快推动众创空间等创新孵化载体向专业化纵深发展,发挥科技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基础、关键和引领作用,提高科技创新供给的质量和效率,为聚焦实施“数控一代”示范工程、“泉州制造2025”制造强市战略提供服务支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