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发布《中国现代化报告2015》,称完成世界131个国家1970年至2010年的工业现代化定量评价。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工业经济水平比德国、英国落后100多年,比日本落后60多年。该结论引发网友热议,中国工业水平跟这些国家差距真的这么大?是如何量化统计的?
海都记者昨日独家对话了报告的主持起草人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以及福建师范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郭铁民。
面对差距,福建要向德、日、美等强国学习什么?海都记者将深入采访有关专家、企业人士,敬请关注后续报道。
报告中国是制造大国但不是工业强国
这部《中国现代化报告2015》以“工业现代化”为主题,完成了世界131个国家1970年至2010年的工业现代化定量评价。
根据数据分析,1970-2010年期间,中国第一次工业现代化指数从17提高到65,虽然成就巨大,但国际差距依然明显。中国是一个世界工业大国和制造大国,但不是世界工业强国和制造强国。2012年,中国工业和制造业规模都位居世界第一位,但工业和制造业质量位居世界中下游。2012年中国工业和制造业劳动生产率都位居世界第50位左右。
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工业经济水平比德国、荷兰、英国和法国落后100多年,比美国、丹麦、意大利落后80多年,比瑞典、挪威、奥地利、西班牙和日本落后60多年。
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
提高工业质量应为第一优先
“中国工业水平落后德国100多年?会不会太低估自己了?”不少网友对此论断抱有质疑。
对此,报告的主持起草人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说,网上摘录的结论不是完整和准确的表述方式。准确的表述应为:如果按工业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比例和工业劳动力比例三个指标的年代差的算术平均值计算,2010年中国工业经济水平比德国落后100多年。
何传启介绍,具体计算方法是,先看2010年我国工业指标与发达国家哪一年的水平是相近的,计算出该指标的大致国际年代差;再对三个指标的年代差进行一个简单的算术平均,计算出三个指标的平均年代差。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指标的水平和差距是不同的,如果采用中国水平高的指标,计算出来的年代差就会小一些;如果采用中国水平低的指标,计算出来的年代差就会大一些。“所以,讲中国工业经济的国际差距,一定要明确是哪些指标的差距,否则容易误解。”何传启说。
在报告中,课题组提出了未来中国工业的路线图,认为未来十年,提高工业质量应该成为中国工业现代化的第一优先,应该处于全国经济工作的首要地位。为此,要借鉴国际经验,重点在于坚持质量优先、坚持创新驱动、坚持环境友好。
何传启表示,21世纪中国工业的世界声誉,要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质量”、从“中国质量”到“中国标准”、从“中国标准”到“中国设计”的跨越。只有这样,中国的物质生活质量和工业生态文明才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福建师范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郭铁民
福建制造沉浸下来才能创新提升
“我们包含制造业在内的工业水平,确实与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但不能简单地凭数据去评判。”福建师范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郭铁民说,首先,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有其相适应的产业结构特点。其次,在不同的时期,国家战略不一样,导致侧重发展郭铁民说,现在“互联网+”的概念很热,以致于一些企业盲目地认为简单地叠加互联网就能成功,而忽视了互联网有今天的局面,是信息技术产业多年发展的自然结果。“产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产品的竞争,福建制造也要沉浸下来,一步步去做,匠心才能出精品。”
郭铁民表示,过去讲产业发展,大家就自然而然把眼光放在新兴战略产业上,而忽视了传统行业也要提升,在一些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消费品上,品牌、质量改造和提升的空间其实还很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