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创业频道>每周头条
分享

2月22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务院原则同意《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为厦门市未来五年的城市规划指明了方向。

来源:厦门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东南早报

《总体规划》获批复后,未来厦门的城市轮廓已经跃然纸上。那么,未来的厦门会是什么样?结合《总体规划》和国务院批复,小编同您一起解读和展望。

城市框架

一岛一带双核多中心 构建组团式海湾城市

根据《总体规划》,厦门将构建起“一岛一带双核多中心”的组团式海湾城市。

“一岛”即为厦门岛,“一带”为环湾城市带,将串联海沧、集美、同安、翔安,同时辐射漳州开发区、龙海、角美、南安、金门等区域。“双核”则为厦门岛和厦门东部两个市级中心。整体空间依托生态绿廊、海湾、自然山体的分隔,到2020年厦门将形成5大城市组团,具体各组团为:厦门岛组团、海沧组团、集美组团、同安组团、翔安组团。

这样的城市框架与国务院批复中所提及的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理念不谋而合,不难想象,串联辐射岛外及周边地区的“一岛一带双核多中心”布局,将为加快厦(门)漳(州)泉(州)一体化发展,统筹安排岛内外城镇空间布局以促进城乡融合、共同发展奠定基础。

尽管规划再度强调厦门“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的地位,但从经济总量来看,2015年,厦门、漳州和泉州的GDP分别为3565亿、2700亿和6150亿。泉州几乎是前二者之和,并多年来位居福建省GDP老大的地位。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丁长发认为,厦漳泉一体化提了多年,但目前来看,三地之间仍是竞争大过合作,产业之间未能形成有效互补。

“厦门真正要做的,是苦练内功,形成真正的辐射效应。”丁长发说。

城市规模

常住人口500万以内 建设用地440平方公里内

发展的同时,还要重视合理控制。国务院批复同时提出要求,要合理控制厦门的城市规模,其中两项显著指标就是人口和用地:“到2020年,厦门城市常住人口应控制在50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40平方公里以内。”

批复还强调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禁止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新城新区。

根据2014年国务院新发布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才被划分为特大城市,间接来说,厦门若想要被称为“特大城市”,在2020年之前或许还无法实现。

交通建设

规划13条跨海通道 地铁成网约195公里

交通方面,《总体规划》注重搭建城市内外的交通衔接,以拉近岛内外及与周边城市的交通距离——至2020年,厦门市规划13条跨海通道,包括8条机动车跨海通道、4条轨道跨海通道、1条二者共用跨海通道。另外,规划预留2条市际跨海通道。《总体规划》还针对城市道路,规划岛外带状快速路,对接漳州和泉州,与放射状快速路衔接构成“两环八射”快速路系统。《总体规划》采用“方格网”形式布局主干路网,设置的间距为800米-1200米。

如此的交通路网建设,对实现跨岛发展及城市“半小时生活圈”具有重要意义。但厦门对交通建设的远景还不仅于此,与国务院对《总体规划》的批复相契合,在城市内外交通衔接的基础上,我市将加强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各种交通方式相结合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总体规划》阐明,至2020年厦门地铁规划布局形成“中心放射、环湾联络”的网络框架,线网规模约195公里。其中,除了已知的厦门地铁1号线、2号线、3号线外,还新增了6号线和机场快线,而岛外环线4号线并未进入本次方案。其中6号线规划为厦门岛-翔安-同安,机场快线规划为厦门新机场-翔安-同安-厦门北站。

公共设施

设置4个市级文化中心 公共设施人均5.5平方米

根据《总体规划》,公共设施建设将重点推进厦门东部市级中心的建设,全市规划公共设施人均标准不低于5.5平方米/人。

文化设施方面,厦门将设置4个市级文化中心,分别为厦门市文化艺术中心、厦门岛东部文化中心、海沧马銮湾文化中心、翔安东坑湾文化中心。同时,翔安隧道口片区将规划建设海西商贸会展中心。

体育设施方面,如今虽然厦门居民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全省第一,但是岛内外发展不均衡。《总体规划》提出,岛外翔安地区将建设厦门市级体育中心,未来厦门公共体育设施的人均用地指标应不低于0.3平方米/人。此外,老年服务设施也将控制在人均0.1平方米/人。

产业布局

形成五大工业集聚区 建设四大物流园区

《总体规划》所打造的未来城市模样,体现了城市发展应实施的三大战略——区域协作的大海湾战略,跨岛发展的大山海战略,家园营造的大花园战略。

在规划期内,厦门本岛及岛外将形成五大工业集聚区,包括本岛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海沧临港与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集美机械产业集聚区、同安传统优势产业集中区和翔安新兴产业集中区等。

依托港口、机场、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发挥区位优势,还将建设四大物流园,分别为:东渡-保税区-航空港现代物流园区、海沧物流园区、前场物流园区和刘五店物流园区。

关于厦门城市总体规划,大家怎么看?

大城市梦 触动不少人的神经

到2020年,厦门将步入“特大城市”行列。“厦门是副省级城市,拥有相应的财政、人事方面的权力,成为特大城市之后,在财政、投资、人才等方面所享受的优惠还会更多。”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说。

“所谓的特大城市,不是我们刻意要去成为它, 而是当厦门城市发展到了500万人口的规模时,我们界定它是特大城市,目的在于,不同等级的城市,发展的配套会不一样,要求也不一样。国家对很多基础设施有特殊要求,比如地铁,人口达到一定规模时才允许建。”天津规划院厦门分院院长陆引希望纠正人们长期以来的一个观念,“特大城市不是建设的目标,而是面对人口可能达到500万的现实,针对现实,我们如何把城市建设好,包括在城市布局、服务、道路市政设施建设上提出新的要求。”

尽管如此,“特大城市”4个字还是触碰到了不少人的神经。有高中生对这座城市的未来充满了期待:“每每听到很多人谈论他们多向往北上广时,我都很希望有一天大家口中的大城市,包括我们的厦门。”在这个学生的眼中,北上广那样的大城市,意味着更好的发展平台,更开阔的视野。而在另一名年轻人看来,成为“特大城市”将意味着厦门成为一线城市,“听父辈们说起以前的老厦门就是个小渔村,虽然现在没有这样的感觉,但厦门也就是个二线城市,要赶上一线城市至少还需要10年”。

“规划的力度是很大的,非常振奋人心。”厦门市规划学会荣誉理事、教授级高级规划师林荫新是支持厦门“往大了发展”的。“该大的还是要大,没有总量做基数,城市展不开。深圳原来就是个小渔村,现在已经发展到这么大了。厦门的发展要适当顺其自然,然后再去引导。”在他看来,厦门具备发展成为大城市的条件:厦门是一座包容的城市,外来人口多,而且拥有国际性思路,历史上就有对外交流的传统,而且“经济特区成立以来,厦门已经走了这么远了”。

城市扩容 岛外发展前景看好

厦门岛面积很小,算上鼓浪屿一共131平方公里。根据规划,到2020年,厦门岛组团人口为200万人。

“显然本岛已经没有空间承载特大城市新的功能,迫切需要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培育超越本岛功能层级和规模的新中心。”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研究所所长何子张在他的一篇论文《厦门本岛开发失控的成因机制分析与对策研究》中写到。何子张认为,近年来,厦门本岛的土地开发速度快、强度高,已趋于饱和,人口增长加速,导致了环境品质下降,公共服务配套不足,交通拥堵等问题。

“厦门的需求是要发展,但厦门岛要严格控制发展,厦门岛的承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林荫新说,岛外4区则要好好规划。不过,他也坦言,岛外公共服务的配套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包括文体设施、商业网点、中小学教育规划等。

丁长发也认为,社会发展是必然的过程,相应的人口、产业集聚了,政府的公共服务规划跟进了,医院、学校都投进去,产业规划完善了,经济社会自然会发展起来。“以前岛内所有的资源主要集中在思明区,后来慢慢地湖里发展起来了,岛外也同样如此。”

“海沧是开发得比较早的,1989年就被批准 成立海沧台商投资区,不管是公共服务配套,还是生活环境的改善,目前已基本赶上岛内。”至于岛外的集美新城、翔安新城,林荫新也很看好:“集美新城的城市面貌已经起来了,杏林湾的CBD营运中心,岛外第一高楼都在集美,集美的文化教育基础也很好;翔安目前规划了50平方公里的市级行政中心,同时还有在建的 年吞吐量5000万人以上的国际机场,厦大翔安校区也在那,拥有高新科技园区,加上地铁线路的规划,翔安未来的发展前景很好。”而4个新城中,在林荫新看 来,唯独同安区相对落后,“今后可能走差异化发展路线,发展农家乐之类,但经济总量不会太大”。

携手共进 厦门发展辐射周边

丁长发说:“经济学上有个虹吸效应和扩散效应,目前为止,厦门还是把周边城市的资金、技术、人才都吸收到厦门来,当这些效应达到一定的规模以后才能够扩散出去,辐射周边城市。” 林荫新也说,如交通方面,海上和陆上都从厦门出发形成扇形辐射,交通的辐射必然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

“规划学上有个词叫‘城市首位度’,反映城 市 发展要素在最大城市的集中程度,如果厦门作为首位城市,发展越快越大,对周围城市的辐射力度、影响也越大。”陆引说。“不过,不是要凸显厦门的首位度,而 是周边城市在产业发展、城市分工方面应该同步携手,从区域发展角度思考城市带,站在区域的角度审视厦门城市发展,这对福建乃至海峡西岸来说是很有意义的。”

但即便如此,丁长发并不看好厦门未来能发展成为更大的城市,更“不可能比得上同为经济特区的深圳”。“厦门的社会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在整个福建可以说是最好的,所以会吸引省内的人进来;厦门的自然环境也吸引了一部分省外的人,这些可能会让城市人口发展到四五百万。但是到那个时候,厦门没有相应的产业,没有高端制造业、服务业,房价却涨得厉害,反过 来会抑制厦门继续发展的动力或源泉。”

责任编辑:马小云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最新每周头条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希腊雅典遭撒哈拉沙尘侵袭 天空变成橙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