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海峡网>创业频道>创业资讯
分享

“这几个月是淡季,厂里没啥活,我们整个班组就被‘借’到另一家工厂上班。”郑敏是福建晋江一家食品公司的外包装生产线工人,从去年12月到今年3月“客串”另一家公司员工。外借后,他们的工资仍由原单位发放,“待在自己厂里,只能拿保底工资,去其他厂有事做,收入增加了不少。”郑敏说。

根据两家企业的协议,借出员工的劳动关系仍在原单位,社会保险费、工龄奖、全勤奖等由原单位支付;借入单位负责支付生产性工资收入,并承担借入期间的工伤责任、交通接送等。目前,一些企业常常将包括管理人员、技工、普工等在内的工作组或车间整体借出,确保借出工人在熟悉的环境下工作,也能防止人员流失。合作企业双方一般约定,在一定期限内,不能招录对方企业员工。

据了解,这种企业“朋友圈”中互借员工的方式被称为淡旺季用工调剂。据福建省人社厅调研显示,近年企业用工短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劳动力供给总量的不断减少。这时,盘活存量显得尤为重要。对此,福建省积极探索创新,推广人力资源用工调剂,并将用工调剂行为纳入就业创业服务补贴范围,鼓励支持灵活就业等新就业形态。一些企业通过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作用,将处于空闲期的人力资源调剂到急需用工的单位,减少劳动力的短时闲置,实现人力资源的“削峰填谷”。

南平,人社部门每年都会举办座谈会,为企业与农闲劳动力牵线搭桥。劳动力在一产和二产间实现身份切换,同时满足农业生产和企业用工的需求。目前,南平市“亦工亦农”劳动力达10多万人。

厦门三安光电股份公司人力资源中心副总经理林锦说,用工调剂实现多方共赢,既解决了借进方企业的缺工问题,也稳定了出借企业的员工队伍、降低了成本,保障了员工在公司淡季期的收入不减。

目前,福建省已形成“企业签订借工协议、团队打包借出”的淡旺季调剂、“社区制定章程、企业自主参与、劳动者和借出借入企业三方签订互助协议”的涉企互助调剂、“依托村级平台、建立企业劳动力调剂储备基地”的村企调剂模式等典型模式,累计调剂解决企业用工短缺超过20万人次,在促进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心婕

       特别声明:本网登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该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该内容涉及任何第三方合法权利,请及时与ts@hxnews.com联系或者请点击右侧投诉按钮,我们会及时反馈并处理完毕。

最新创业资讯 频道推荐
进入新闻频道新闻推荐
AISE宝褓俱乐部开源计划发布!喜临门助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一周热点新闻
下载海湃客户端
关注海峡网微信